文献综述
课题背景鉴于人们对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气候恶化的迫切关注,建设以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为基础的低碳社会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由于太阳能和风能是间歇性的,这些新的清洁能源形式需要安全、绿色、经济和有效的大规模储能系统[1],因此,可储存这些间歇性能源所产生的能量的可充电电池已被视为下一代可持续能源供应商的首选储能解决方案。
锂离子电池(LIBs)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稳定性和高能效在数十年来一直主导着储能市场。
然而,商用锂离子电池中采用的具有高电压窗口和能量密度的易燃有机电解液,容易着火甚至爆炸;此外,锂离子电池原料昂贵,生产过程繁琐复杂且对环境要求严格,成本相对较高;且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处理问题也对环境保护产生了不小的挑战。
综合大规模储能中对安全性、成本和环境友好性的要求,锂离子电池并不适合做大规模储能设备[2]。
而锌离子电池(ZIBs)由于其高安全性、使用寿命长、价格低廉、低毒性、环境友好、倍率性能高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替代品。
但是锌在电沉积过程中,由于电场和锌离子通量分布的不均匀,容易形成粗糙的、不均匀的电镀层,可能会通过各种不同机制使活性物质失活,出现锌枝晶生长穿破隔膜桥接电极导致电池内部短路[3-4]。
如何抑制锌离子电池中锌枝晶的生长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方向。
研究现状性能良好的金属电极用作电池阳极时须经过多次充放电循环进行可逆电镀和剥离,库仑效率(CE)是这种可逆性的一个重要衡量单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