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有机连接物与金属团簇的配位连接导致金属-有机框架(MOF)的形成,其中金属团簇和配体在空间上纠缠在一个周期性的分子筛中,不同长度和功能的可调配体的巨大可用性产生了从几埃到纳米的强大分子孔隙率[1]。
由于独特的金属簇、多功能配体和金属-配体配位模式的存在,从而使MOF具有高比表面积、可调节的孔径和永久孔隙率[2-3]。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金属有机骨架(MOF)已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功能性中/微孔材料,用于多种应用。
与传统吸附剂(如活性炭、多孔聚合物和沸石材料)相比,MOF发展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是材料稳定性。
幸运的是,已经报道了几种类型的稳定MOF,例如MIL、Zr MOF、ZIF和Al/Fe MOF[4]。
在这些MOFs中,UIO-66(UIO代表奥斯陆大学)是一种被鉴定为具有优异的化学、水热和机械稳定性的ZrMOFs。
在UiO-66的框架中,12个1,4-苯二甲酸盐(BDC)配体连接到Zr6O4(OH)4的一个二级结构单元(SBU),形成面心立方(fcu)拓扑结构[5-9]。
自2008年首次报告以来,UiO-66经常在同构合成领域进行研究,并作为物理性质表征和应用的合成模板。
由于Zr和Hf在周期表中属于同一组IV,因此通常认为Hf-MOFs在组装成MOF时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配位拓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