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本课题利用一种适用于复杂内容的、人类基本感知不到的气隙屏幕摄像机隐通道,来实现在气隙系统中的隐蔽信息传输。该方法利用人类视觉系统(HVS)的特点,在显示帧中嵌入包含敏感数据的快速响应(QR)码。这种轻微的帧修改不能被HVS感知,但是可以被摄像机记录下来。然后,利用一定的图像处理技术,利用QR码的纠错能力,对QR码进行一定程度的重构,提取出具有一定鲁棒性的秘密数据。本综述对现有的各类旨在突破气隙系统的隐通道,包括电磁、声学、热和光学气隙隐通道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与归纳整理,并论述使用气隙屏幕摄像机隐通道进行隐蔽信息传输的可行性。
3.1 气隙系统及隐通道研究现状
(1)气隙系统概述
在过去的十年里,互联网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个人现在可以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与另一个人交流,即使另一个人在几千英里之外。然而,互联网也为黑客攻击任何连接的网络提供了一种途径。尽管在防御措施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例如入侵检测和预防系统(IDS/IPS)、防火墙和防病毒程序,创新的攻击者仍然能够找到进入目标系统的方法。为了保护信息系统免受互联网另一端匿名攻击者的威胁,几乎每个顶级系统都使用物理隔离(也称为“气隙系统”)切断目标系统与互联网之间的直接联系,大大增加了数据渗入或漏出的难度。[19]
(2)气隙隐通道研究现状
尽管气隙系统增加了数据传输的难度,研究人员仍有动力提出突破气隙系统的新方法。它们大多涉及电磁、声、热、光四种隐通道。Kuhn和Anderson[1]在1998年提出了第一种利用电磁辐射秘密传输数据的方法。Guri等人[2] 设计的Airhopper,通过电脑屏幕的电磁辐射泄露数据。2015年,他们还利用电脑内存总线产生的电磁辐射,在电脑和手机之间引入了一个隐通道[16]。USBee[4]于2016年提出,使用基于通用USB设备的隐通道发射调制射频信号。Malley等人[20] 2014年推出了一种通过电脑扬声器产生的听不见的声音泄漏数据的方法。Lee等人[21] 2015年设计了两个扬声器之间的隐通道。Guri等人尝试消除设备限制,并于2016年提出Fansmitter[11]和2017年提出DiskFiltration [12]。对于热隐蔽信道,2015年提出的Bitwhisper [13],通过附近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热辐射泄漏数据。Mirsky等人[22] HVACKer于2017年推出;它使用空调系统将数据渗透到空气间隙系统中。
在光学领域,LED指示灯经常充当信号发射器。Sepernitisky等人[23] 介绍了一种通过调节显示器电源状态指示灯闪烁频率来泄漏数据的方法。Lopes和Aranha[24]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存储设备,带有一个红外发光二极管,用于泄漏关键内容。LED-it-GO[15]使用硬盘驱动器LED作为光信号,而xLED[16]使用路由器上的状态LED。键盘上的led发出KLONC[25]中的光信号,将敏感信息泄露给附近的摄像机。Guri等人[17] 提出了一种利用装有红外led的监控摄像机,通过与空隙网络连接,发射调制红外光,由外部攻击者接收,并秘密接收红外信号的双向通信原型。然而,led和接收器之间的物体可能会阻塞隐通道;这些物体包括用户的身体、桌子和椅子。作为向用户显示信息的主要设备,屏幕完全或部分暴露,可以作为信号源。
Jo等人介绍了DisCo[26],它通过临时和不可察觉地调制显示器的闪烁频率来发送消息。Hu等人。设计了一种用于检测LED显示屏闪烁的光学传感器,并通过控制亮度水平的微小变化创建了一个新的隐通道[27]。VisiSploit[18]于2016年提出,它在明暗表面嵌入了一个包含秘密信息的二维码。根据人眼视觉的特点,通过降低背景与图像像素之间的对比度,使其变得不易察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屏幕上的亮区或暗区并不是很大,这就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3.2屏幕摄像机隐通道的可行性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