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数字货币的出现打破了人们传统的金融思维,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引发人们的思考和研究。
一般来说,传统法定货币具有政府垄断和不稳定性两大显著特征,国家和政府掌握着货币发行的权力,纸币的超量发行会导致金融危机的频繁出现。
相反,数字货币的运行只依靠算法,依靠数学和程序,其所依赖的区块链技术和密码学原理是重要的金融创新,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安全性的特征,且其总量固定,它的供应在可控范围内,不会导致通货膨胀;此外,在降低交易成本、提供交易安全性、推动发展平衡以及提高监管效能方面,数字货币以其独特优势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近几年间数字货币种类层出不穷,其高效便捷的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交易和投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和问题,如法律属性的争议、洗钱和恐怖融资、跨境逃避税、网络安全漏洞等。
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和对数字货币认识的差异,有的国家对数字货币采取积极监管的态度,将其纳入现有的监管体系中,有的国家则对数字货币实行严格地监管,不允许在国内流通,这种监管的不一致性在解决数字货币犯罪、课税等问题上产生分歧。
数字货币的国际性使得这些风险跨越了国界,增加了国际社会和经济的不稳定性,而仅依靠单个国家监管不足以应对数字货币带来的这些问题,国际层面的金融监管显得尤为必要。
因此,有必要在国际层面上对数字货币进行探讨,构建统一的金融监管框架,使其在创新发展的同时得到有效的监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1、中国数字货币研究概述对于数字货币的研究,早期主要集中于比特币等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上,而在我国人民银行明确发行数字货币的目标后,国内学者的焦点汇集在了中国人民银行研发的数字货币研究上,主要研究方向有关于数字货币的发行框架、关键技术、流通环境以及法律监管等问题。
2、中国数字货币的相关基础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认为,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必须由央行来发行,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货币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同样原则的管理。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