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S方法学介绍与实证:以冠心病心绞痛中药治疗方案临床综合评价为例文献综述

 2023-02-05 09:02

1. 立题依据1.1 选题背景偏好测量近年来在卫生决策中的应用越来越受重视。

偏好测量分为显示性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和陈述性偏好(stated preference)两种,其中,基于陈述偏好的测量问卷易于理解,对受访对象要求低,因此在患者、居民等需方调查中开始得到推广。

所谓陈述性偏好即受访者在特定的假设情境下,所表达出的对于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偏好,不同于显示性偏好是基于真实世界所观察到的行为测量的。

目前已有标准博弈法、时间权衡法、离散选择实验(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 DCE)和优劣尺度法(Best-Worst Scaling, BWS)等基于陈述偏好的测量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BWS是由Finn和Louviere在1992年首次开发[1],其通过概率统计方法设计出选择集,要求受访者在给定的选择集中分别选出其认为最好(或影响最大)和最差(或影响最小)的一项,根据所收集的选择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到群体的偏好。

2002年,McIntosh和Louviere首次将其应用到卫生领域[2],并逐渐被广泛运用到测量供需两方的偏好。

然而,BWS在我国的卫生领域应用较少,且局限于对需方的偏好测量。

按照选择集设计的不同种类BWS共可以分为对象型(object case, BWS-1)、组合型(profile case, BWS-2)和多重组合型(multi-profile case, BWS-3)三种。

其中BWS-2的选项集为属性水平的组合,且对于受访者而言回答难度低于BWS-3,故而本文旨在运用BWS-2测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药临床综合评价的供方偏好,并探寻其未来在医疗卫生领域可进行的应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 Finn和Louviere(1992)首次将BWS应用于关于食品安全的公众民意调查研究中,共包括2个版本的问卷,其一为包含食品安全在内的11个公共问题,诸如税收水平、环境保护、酒驾等,研究发现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最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