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水体营养盐空间分布及富营养化评价
1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东部平原地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湖泊密集,多数湖泊为水源地及自然保护区,部分湖泊毗邻工业园区。由于缺少系统、全面、准确的数据,造成在保障流域渔业生产安全、饮用水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灯方面,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对策,难以制定切实有效的流域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方案,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东平湖位于山东省东平县,湖区总面积632平方公里,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最后一级调蓄水库。东平湖的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受水区域的用水安全,评价东平湖的水质健康状况极为重要。
近年来,由于流域点源和面源营养盐排放、大规模围网养殖活动等影响,东平湖正面临富营养化的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实质是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在水中建立优势的过程。由于流域周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农业径流以及畜牧、水产、旅游的影响,可造成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使水生生物特别是某些特征性的藻类等浮游生物异常繁殖,有机物的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水生生物由于溶解氧的降低,窒息而死。底层水体由于透光性的降低,营造成厌氧发酵的环境,大量的有机体在微生物的作用该分解氧化释放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使水质变坏发臭,导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得水体生态系统与水体功能受到损害与破坏。大量的藻类生物繁殖在水体中产生藻毒素,对水生生物以及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1】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可总结如下: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增加饮用水处理的困难破坏水生坏境,危害人类健康影响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利用,降低水体经济价值加速水资源的老化,加剧水资源危机【2】
氮是构成水体初级生产力和食物链中重要的要素之一,也是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限制因子。因此,研究水体中的氮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和改善环境质量。磷是对水体中生物最有生存价值的营养物质之一,根据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磷是水中生产者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研究磷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评价一个水体的环境质量、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3】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就是通过与湖泊营养状态下有关的一系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对湖泊的营养状态作出准确的判断,目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基本方法有:营养状态指数法(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营养度指数法(AHP-PCA),评分法。 在实际工作中,以上几种方法均可被采用,因而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评价过程中常常从出现一下问题:(1)对于湖泊的富营养状态的划分混论,描述的方法不一。(2)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指标各不相同。(3)分级评价标准差别很大,评价出的结果差异大。所以,按照相关性,可操作性,简洁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从影响湖泊富营养化的众多因子中选取了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等五项指标作为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评价的统一指标。【7】
2主要研究内容
为对东平湖中水体营养盐空间分布进行深入的了解与营养化评价,拟开展研究内容如下:
通过对东平湖全湖科学的布点监测及采样及分析,掌握水体中总氮、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特征,评价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结合流域基础资料及历史数据,分析东平湖富营养化趋势及风险。本课题可为东平湖水污染富营养化防治及安全供水提供数据支持。研究方法 3.1背景调查及点位设置
通过文献及相关统计资料查询,调研东平湖及其流域水文、社会发展等基础资料,查阅营养盐数据的历史资料【4】【5】。根据湖泊进出湖水系分布、湖岸形态及水体实际利用类型,于东平湖设置原位监测和水样采集点位20个, 3.2监测及样品采集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