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体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文献综述

 2023-02-17 09:02

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1.1 前言自1928年青霉素意外诞生以来[1],随着科技的进步,又出现了合成或半合成抗生素。

目前,已发现的抗生素已达上万种,抗生素已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家畜和水产养殖中的疾病,也作为动物育种行业的生长促进剂[2-4]。

然而,其重要部分以母体形式或其活性代谢形式与尿液和粪便一起排泄[5]。

在强化的渔场中,约70-80%的抗生素最终流入环境中[6]。

研究表明,抗生素不能在污水处理厂(WWTP)中完全消除,并且可能随着流出物一起进入水生环境[7,8],并且大多数农场废水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中。

此外,应用于污泥、粪便和再生废水的农田抗生素也可以通过地表径流排放到水生环境中。

进入环境后,抗生素残留可能对一些水生生物有毒性作用[9-12],促进抗生素抗性基因(ARG)的发展[13],并在野生鱼中进行生物累积[14]。

长江中下游淡水湖作为具有特殊水文条件的重要水生环境系统,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有必要调查长江中下游流域中抗生素的分布情况,以评估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然而,关于淡水湖中抗生素的出现和分布的信息有限[15-1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