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背景及意义
抗生素是一种以低微浓度即能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的化学物质。它的发现与应用,在人类保健及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其大量生产及应用,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由于这种现象及危害性是隐蔽的并不像其它环境污染那样直观,因此大多数人对这种影响的潜在后果还认识不足,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
抗生素本身对人体细胞无害,然而,若滥用将令病源细菌产生抗药性,从而使抗生素对其失去功效。同时,抗生素结构复杂,具有较强的抑制细菌、生长和杀灭细菌的作用,属于难生物降解物质。所以,一旦造成抗生素污染,很容易在环境中富集,诱导耐药菌株产生,对环境微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
随着我国抗生素生产和使用规模的逐年扩大,目前在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污泥及土壤等环境介质中都检测到了抗生素的残留,抗生素所带的环境风险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轮虫是初级消费者,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污染水体中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轮虫是四大浮游动物类群之一,在各类水体中广泛分布,因其转换效率极高而在水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同时,轮虫具有个体小、分布广、世代时间短、休眠卵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并长期保存等优点,因而被认为是较好的毒理学研究受试生物。 基于萼花臂尾轮虫和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快速检测评价体系已被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 ASTM) 和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列为美国国家标准。 萼花臂尾轮虫具有特殊的两性生殖生命史,它的两性生殖转换会受到一些环境类激素的影响。
研究抗生素对萼花臂尾轮虫的生物干扰效应,即可以进一步发现抗生素对淡水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抗生素按其化学结构分类可分为beta;-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多肽类等。
据报道,美国2000年抗生素消耗为16200t,其中30%用于人类,70%用于动物。1999年欧盟和瑞士消耗13288t抗生素中,65%为医用,23%为动物生长促进剂。我国是抗生素的生产和使用大国,2003年仅青霉素产量就为28000t,占世界总产量的60%;土霉素产量为10000t,占世界总产量的65%,而且我国抗生素使用滥用情况严重,有数据表明,药物处方中西方国家抗生素比例为30%,而我国占70%。
- 课题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 研究内容:
本实验主要选择淡水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萼花臂尾轮虫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萼花臂尾轮虫在头孢类药物加入前后的变化情况。包括生物行为、摄食、游泳、生殖等行为的改变,据此考察其在抗生素作用下的环境行为。同时记录萼花臂尾轮虫的摄食率、滤水率和产卵率,比较药物处理前后轮虫这几项指标的变化。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蛋白核小球藻在高温灭菌后的锥形瓶中培养,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所有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萼花臂尾轮虫采自中国药科大学镜湖湖水中,分类吸取到24孔板培养基中,每个孔板放两只轮虫。
萼花臂尾轮虫采用EPA培养基培养,每12小时加一次蛋白核小球藻藻液,一次50mu;L。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