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脂质体(Liposome),又称磷脂囊泡(Vesicle)。在生物体内以胞内包涵体和外泌体的形式存在。它有着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在以下多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遗传物质运输[1],细胞内物质递送[2],免疫应答[3],激素释放[4],靶向和药物投递[5]。基于以上这些优点,人工磷脂囊泡已被应用于模拟胞吞和胞吐作用[6],疫苗[7]和药物递送[8]等领域。囊泡粒径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测量,包括动态光散射(DLS)[9],低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10],低温扫描电子显微镜(Cryo-SEM)[11]和纳米通道[12]。DLS可以测量大量样品,并且能够统计多种不同囊泡的大小,但是缺乏单分子检测的能力,TEM可以直接检测单个囊泡的大小,但它需要首先经过复杂的样品处理过程,并且需要制造高度真空的环境进行测量。类似的低温SEM也需要经过复杂的样品处理过程。纳米通道方法方便、快速,并且可以检测单分子,然而,它仅能对较大的粒度进行检测。随着生物医学领域中使用的载药平台与纳米颗粒的不断发展[6] [7],对粒子动态和表面细节的检测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需要对小尺度的颗粒进行检测。
固态纳米孔最早起源于库尔特计数器[17]和细胞离子通道[18],近年来发展迅速。它已被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DNA [19],蛋白质[20],酶[21],抗原[22],免疫反应[23],肿瘤细胞[24],离子[25],细菌形态[26]和其他纳米级颗粒[27]的检测。纳米孔检测的主要原理是利用一个硅片将电解质电池分隔开。电解质仅能通过芯片上的纳米孔传导。当要测量的纳米尺度颗粒穿过纳米孔时,会引起电流变化。继而通过分析阻塞电流大小和电流持续时间来表征与分析过孔分子[28]。
纳米孔/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囊泡各项性质的表征与检测,Deblois,R等是最早将固态纳米孔应用于计数与粒径测量的先驱科学家之一,他们借由电学理论仿真结果,推导出了所测颗粒粒径与纳米孔孔径和过孔电信号之间的关系,并使用实验验证了固态纳米孔对计数与粒径测量的可行性 [13],Holden,D等研究了多层脂质体,他们使用固态纳米孔检测囊泡的过孔事件,并改变温度以控制脂质双层膜的相变情况,借此对脂质体通过纳米孔时的柔韧性进行了评估,报道了脂质体易位行为较高的温度依赖性,并得出了脂质体发生易位事件所需的最适温度[14],Goyal,G等通过将脂质体与聚苯乙烯纳米颗粒的过孔事件进行对照,报道了囊泡在变化的跨膜电压下在通过纳米孔时的变形行为,提出了一种新的高通量手段用于研究囊泡的变形行为[15],Chen,L等使用单锥形玻璃纳米孔对小单层磷脂囊泡易位行为进行了研究,系统研究了囊泡在不同刺激参数下的过孔事件,并报道了使用偏置电压下离子电流阻塞信号的周期性震荡用于囊泡计数的有效方法[16]。Pan,R等使用镀有碳纳米涂层的锥形石英纳米孔,通过对包裹有氧化还原性物质的脂质体通过纳米孔时,由于脂质体与纳米孔碰撞破裂而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产生的电流进行检测,探索了使用纳米孔对脂质体所包含的电活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可行性[29]。这些研究表明出固态纳米孔在磷脂囊泡检测上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但值得注意的是,涉及脂质体的小尺度检测和动力学研究并不十分多见。
[参考文献]
[1]. VALADI, H.,EKSTROM, K.,BOSSIOS, A.,SJOSTRAND, M.,LEE, J. J. and LOTVALL, J. O., 2007. Exosome-mediated transfer of mRNAs and microRNAs is a novel mechanism of genetic exchange between cells. Nature Cell Biology, 9 (6), 654-U72.
[2]. CHEN, R.,HUANG, H. X.,LIU, H.,XI, J. Y.,NING, J.,ZENG, W. J.,SHEN, C. L.,ZHANG, T.,YU, G. X.,XU, Q.,CHEN, X. M.,WANG, J. and LU, F. M., Friend or Foe? Evidence Indicates Endogenous Exosomes Can Deliver Functional gRNA and Cas9 Protein. Small, 13.
[3]. THERY, C.,OSTROWSKI, M. and SEGURA, E., 2009. Membrane vesicles as conveyors of immune responses.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9 (8), 581-593.
[4]. S DHOF and C., T., 1995. The synaptic vesicle cycle: a cascade of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Nature, 375 (6533), 645-653.
[5]. DORAYAPPAN, K. D. P.,WALLBILLICH, J. J.,COHN, D. E. and SELVENDIRAN, K., 2016. The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exosomes in ovarian cancer. Gynecologic Oncology, 142 (1), 199-205.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