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体对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体外透皮促渗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03 10:03

经皮促渗技术的研究进展【摘 要】经皮给药相较于传统给药方法而言,更方便、灵活,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已有较多的促渗方法来改善药物的皮肤渗透性,包括化学促渗剂、脂质体、微乳、前药以及离子导入、电致孔、超声等技术手段。

本文就不同促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透皮给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信息,用以合理选择促渗技术开发新药。

【关键词】经皮给药;化学促渗剂;物理促渗技术经皮给药系统(TSS),系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率(或接近恒定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或局部疗效的一类给药系统。

它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或干扰,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或药理效应 ,提高生物利用度 ,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且使用方便,可随时中断或恢复用药,患者易于接受。

然而皮肤是透皮给药渗透吸收的生理屏障,为提高药物的经皮渗透量,目前已有多种方法来克服皮肤角质层对药物传输的阻力。

本文着重对透皮给药系统中各种促渗技术的原理及研究应用进行系统的总结。

1.化学促渗技术1.1化学促渗剂(CPEs) 人类皮肤的保护作用使得对能够穿越这道屏障的药物的理化性质有一定要求。

对于能够被动穿越皮肤的药物而言,必须有足够的亲脂性且分子量不能超过600[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