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豆子中SFG抗抑郁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08 02:03

苦豆子中SFG抗抑郁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抑郁症是全球性的精神问题,发病率也随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而日益升高。抑郁症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性的精神疾病,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抑郁症由多方面因素导致,机制也复杂多变,中药中许多抗抑郁成分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有学者对苦豆子的成分、药理作用等做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苦豆子中的黄酮成分(SophoraflavanoneG,SFG)可能具有抗抑郁作用。本文通过综述抗抑郁的机制,进一步探讨苦豆子在抗抑郁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苦豆子;SFG;抗抑郁;分子机制

1.苦豆子的研究进展

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L)为豆科槐属植物,其性味苦,寒,有毒。归心、肺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含有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苦豆碱)、黄酮(紫铆因、硫磺菊素、SFG等)、有机酸、氨基酸、挥发油、蛋白质、甾体化合物和多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1-2]。具有镇静、镇痛、抗心律失常、抗肿瘤、抗病毒抗炎及免疫抑制等作用。有研究表明,苦豆子的抗炎作用与其中的黄酮成分SFG有密切的关系,而抗炎机制又是抗抑郁机制的组成部分。

SFG是苦豆子中黄酮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一种异戊稀基黄酮。SFG的分子式为C25H28O6(其结构见图1-1),二氢黄酮为母体结构,8号位连接一个薰衣草基,B环为一个1,2,4-三取代的苯环。淡黄色无定型粉末,紫外灯254,365nm处都有强暗棕色荧光,用5%的硫酸-乙醇溶液加热呈橙红色[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