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内容
心脏疾病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并伴随着各种并发。目前的治疗方式,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细胞疗法、心电监测、电生理干预、主动性液压治疗(心脏按摩)等,疗法都很单一。本实验采用一种新兴的心外膜给药系统,能将目前临床的主要心脏疾病治疗手段综合起来,整体协同作用,其疗效比任何单一疗法更好。此外,它还可以实时检测心脏生化指标与心外膜电位变化,便于对心脏的状态进行诊断。为进一步探讨临床运用该心外膜给药系统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特以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为受试对象,以 3 种不同途径注射硝酸甘油为被试因素,以血流动力学为观察指标,比较其作用异同,以期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二、文献综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特别是膳食不合理、吸烟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增加,发病率呈快速增长态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7》报道,每年我国心血管发病约 2. 9亿,患病率约 20%,呈持续上升趋势,心血管病占总死亡人数 41% ,居各种疾病之首,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而且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负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对心血管病的防治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一个重要课题。
心脏移植是治疗末期心衰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供体的缺乏以及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一直难以被广泛应用。针对这一现象,许多替代方法应运而生,尤其是器械类治疗手段。
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可提供动力的血泵,将左心房或左心室血流引入辅助泵体,经泵体驱动血流进入主动脉,完全替代左心泵血功能。但是正如图片中所看到的,维持LVAD的正常功能需要有持续的外接电源作为动力,外界环境中的高电场、高磁场很容易使患者的心肌电生理发生致命性紊乱。而且,其累赘的体积与外设也明显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影响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
心脏支持装置CSD顾名思义是用来支撑心脏的,是一种治疗网套,有利于左室恢复到椭圆形,更加接近于正常的左室形态,从而使整个心脏的形态趋于恢复正常。但是同时CSD也存在两大局限性。首先,其治疗作用是靠被动性收缩作用获得的,一旦植入体内,无法再进行有效的过程干预。另外,单纯依靠纤维网套的物理收缩特性起作用,无法结合其它有效治疗手段,如药物疗法等其他物理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除了器械治疗,还有各种药物治疗手段。例如,通过肌肉、静脉、穴位三种不同途径注射西地兰到家兔心衰模型体内,不同途径均可不同程度的增强 AHF 家兔的心肌收缩功能,且穴注组与静注组作用相当而强于肌注组;穴注组还能明显改善心肌舒张功能,体现出穴位注射作用的特异性。
也有不少研究人员试图寻找更为有效的药物,比如冠心合剂。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凋亡非常少,心梗后缺血心肌的凋亡明显增加,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冠心合剂(黄芪 30 g,蒲黄 20 g,五灵脂 20 g)大中小剂量组中心肌细胞凋亡较未干预组(未注射冠心合剂)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冠心合剂大剂量组的凋亡指数最低,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最明显,呈浓度依赖性,该结果提示冠心合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浓度依赖性的减少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再比如丹参通络胶囊。冠心病心梗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功能下降,心室重构。丹参通络干预后,心肌细胞肿胀减少,肌丝损伤、肌节破坏减轻,EF 和 FS 值升高,同时LVEDP,- dp/dt max 值降低,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心肌正性肌力作用增强,梗死心脏得到保护和改善。可见丹参通络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同时,也增强了心梗大鼠的心脏功能,并对心脏的结构起到了改善和保护作用,这对于临床治疗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因此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治疗或者辅助治疗心衰,一种新的心外膜给药系统应运而生。本实验采用的心外膜给药系统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物理治疗或药物治疗心脏疾病的集聚诊断、监测、治疗于一身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平台系统。它的主要结构是由相互连通的中空管道所构成的类似心脏构型的一种网套,固定于心室外壁,对各阶段心脏产生直接的支持作用。此网套可以与液压系统相连,类似前面所说过的LVAD,提供主动的可随意控制压力大小与变化节律的物理治疗作用;还可以与给药系统相连,在管套里充填各类药物(包括各种药用成分或胚胎干细胞、骨髓干细胞)进一步提供各种各样的药物治疗作用,药物能够不通过血液循环而直接作用于心肌或其它心脏组织这些作用,因此一些原本无法使用的毒性药物或高浓度药物均可以在该系统内使用。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