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可视化检测抗凝血用药相关SNP位点文献综述

 2023-02-10 10:02

课题名称:多重可视化检测抗凝血用药相关SNP位点1.课题研究背景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 drugs)是一类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正常人拥有完整的血液凝固系统和抗凝及纤溶系统,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不断循环流动,成为沟通体内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中间环节。

但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或抗凝及纤溶减弱时,则易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

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抗凝血药主要有以下几类:非肠道用药抗凝血剂(如肝素)、香豆素类抗凝血剂(如华法林)、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氯吡格雷)等。

华法林作为一种双香豆素衍生物,可以抑制维生素K参与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细胞内的合成,从而发挥抗凝作用,而对血液中已有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并无抵抗作用。

自20世纪40年代发明以来由于疗效确切及价格低廉,至今仍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口服抗凝药物之一,广泛用于慢性房颤、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的抗凝治疗。

但华法林的治疗窗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个体差异很大,限制了其应用。

据统计,每年有15.2%的患者在服用华法林后发生出血副作用,其中致命性的大出血占3.5%。

大量研究表明,VKORCl和CYP2C9是目前所知的影响华法林临床疗效及其用量个体差异的最主要遗传因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