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镇痛多肽毒副作用文献综述

 2023-02-12 09:02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蜈蚣是现存最古老的节肢动物之一,发现的蜈蚣化石可以追溯到4亿3千万年之前。

它们的捕食范围很广,包括昆虫、鱼类、软体动物、两栖类、爬行类甚至是哺乳类动物。

蜈蚣的毒液承担着为蜈蚣提供捕食、防御和竞争的重要责任。

蜈蚣的毒素能使其猎物感受到发热及疼痛,说明在蜈蚣毒腺中存在着神经毒素或作用于离子通道的物质。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仞团队前期对蜈蚣毒液的研究已经证实,蜈蚣毒液中存在大量作用于离子通道的多肽毒素。

TRPV1通道是哺乳动物感受化学刺激和周围环境温度变化的重要感受元件。

最近研究发现,蜈蚣毒液中存在一种多肽毒素(RhTx)利用TRPV1激活产生的生理学反应为蜈蚣提供防御的分子策略。

作为一个与疼痛信号传递相关的靶点,在近期,TRPV1已经被作为镇痛药QX-314或细胞毒素Ca2 抑制神经元的入口来进行研究。

另外,多肽毒素诸如芋螺毒素已经显示出极大的开发成为镇痛药物的潜力。

通过该研究,RhTx成为一个已知作用方式的TRPV1激动剂,未来的蛋白修饰应该可以基于该研究改变RhTx的功能甚至使RhTx变成一个TRPV1的抑制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