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β-咔吧啉类生物碱的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文献综述

 2023-02-15 07:02

一、拟研究的问题:尝试将beta;-咔吧啉类生物碱引入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的小分子中,并探索其抗肿瘤的活性二、研究手段以药物化学基本原理,运用pictect-spengler反应、缩合、水解、取代、钯碳脱氢等基本化学原理合成目标小分子,硅胶柱色谱分离提纯,并且利用理化性质与波谱技术(IR, 1HNMR, 13CNMR, ESI/ MS)对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实验仪器:圆底烧瓶,冷凝管,旋转蒸发仪,冷冻干燥机,超声提取器,量筒,烧杯,硅胶(100目,300目),色谱柱,二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DMF,DMSO,THF等溶剂。

三、文献综述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3的人患癌肿,并且有1/4的人死于肿瘤。

最新数据显示,癌症的发病病例将从2008年的1270万增加到2030年的2220万,死亡病例将从2008年的760万增加到2030年的1310万,可见有急剧上升的趋势。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是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分子生物学因素等等[1]。

其中影响细胞生长、增殖的基因和参与细胞生长增殖调控的各种因子的失活成为肿瘤发生的关键诱因。

研究表明,以HDACs为作用靶点的小分子抗癌化合物表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以及可以耐受的低毒性。

近年来,基于表观遗传调节机制的抗肿瘤药物研究成为新一代抗肿瘤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在众多与表观遗传调节密切相关的酶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刻,现已成为抗肿瘤药物设计的热门靶标[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