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分析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3-02-16 07:02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制定《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距今已有近11年时间,近年来,国内外围术期肠外营养相关指南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临床营养学科的建设也已相当成熟,在临床营养支持向临床营养治疗逐渐转变的大背景下,临床营养应用的合理性需要更为严格的分析和评价,其中肠外营养的合理性则为最重要的一环。

目前,围手术期肠外营养处方的合理性已受到临床工作者们广泛的关注,诸多医疗工作者对各大医院多种疾病肠外营养处方使用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普遍为肠外营养在临床的使用中仍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

我院临床药师在医嘱点评过程中亦发现临床肠外营养存在不合理之处,但对肠外营养不合理应用所产生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不能确定,现有文献中亦缺乏对肠外营养合理性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故本次研究以南京市第一医院为依托,对医院普外科和肿瘤科需要进行肠外营养的患者的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对相应患者的预后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与患者预后是否良好的相关性。

其意义为:本院肠外营养应用是否合理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肠外营养支持提供循证依据,促进肠外营养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二、研究目的1、对南京市第一医院普外科和肿瘤科进行肠外营养的患者的处方合理性进行分析,明确我院临床肠外营养应用是否合理。

2、分析合理处方与不合理处方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有无不同,从而明确肠外营养合理性与患者预后是否良好的相关性。

三、研究内容查找南京市第一医院2017年1月-3月普外科和肿瘤科的住院病例,筛选进行肠外营养的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的身高、体重,计算患者的BMI,并根据BMI值和患者的疾病状态计算患者所需的营养,同时记录患者肠外营养处方的成分、剂量、输注途径、用药时间等信息,分析处方的总热量、糖脂比、热氮比、电解质浓度、渗透压以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的使用是否合理。

并记录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体温、心率、血糖、血压等基础体征,手术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长,以及免疫学指标、营养指标、胃肠道症状、肝肾功能指标等数据,用于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是否与处方的合理性相关。

既不合理的肠外营养处方是否会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出现胃肠道功能恢复不良、继发感染、免疫功能失调、肝肾功能损害等症状;以及何种不合理情况会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情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