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皮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25 08:02

摘要:大腹皮配方颗粒物质基础研究,需要明确可行性、定量的指标性成分,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完成大腹皮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和指纹图谱关键词:大腹皮配方颗粒含量测定特征图谱指纹图谱1 大腹皮大腹皮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L.的干燥果皮。

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

味辛,性微温。

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国外主产于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国内广东、云南、台湾亦产。

1.1大腹皮的化学成分 大腹皮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生物碱类、萜类、鞣质、油脂等,文献记载大腹皮中可能含有槟榔碱(arecoline)、槟榔次碱(arecaidine)、去甲槟榔碱(guvacoline)、去甲槟榔次碱(guvacine)。

1.1.1 、拟胆碱作用槟榔碱是M受体激动剂,具有与乙酰胆碱类似的刺激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槟榔碱在一定的剂量下能刺激M受体以补偿乙酰胆碱的不足,促进机体兴奋,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早在1995年,就有国外学者通过实验动物模型证明,槟榔碱可以作为胆碱能药物来削弱老龄鼠对时间知觉损伤的作用,从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症状。

国外的研究结果提示,在对Wistar大鼠AD模型进行槟榔碱干预后,大鼠的记忆细胞数量增加且学习能力得到改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