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蒿种子质量标准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08 02:03

文献综述

摘要 黄花蒿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对其深入的研究始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屠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症有效提取物青蒿素。种子是黄花蒿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优质种子是增加产量和获得较高青蒿素含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其他各项增产措施赖以发挥作用的基础。

关键词 黄花蒿;种子;质量标准

黄花蒿种子是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 L . 的种子。黄花蒿产业化生产中,主要是通过撒播种子,育苗后移栽[1]。种子是黄花蒿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优质种子是增加产量和获得较高青蒿素含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其他各项增产措施赖以发挥作用的基础。

1.黄花蒿的栽培现状

1.1植物来源

青蒿始载于《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名草蒿,将青蒿做为别名,列为下品。《肘后方》及其后历代医籍中均有用青蒿单味或复方治疗疟疾的记载[2]。沈括[3]在《梦溪笔谈》中明确指出:青蒿一类,自有两种,有黄色者,本草谓之青蒿,亦恐有别也。《蜀本草》《图经》云,青蒿叶似茵陈蒿而背不白,高四尺许,四月、五月采苗,日干。《本草纲目》谓:青蒿二月生苗,茎粗如指而肥软,茎叶色并深者。其叶嫩十茵陈,而面背俱青,其根白硬。又另载黄花蒿,谓:此蒿与青蒿相似,但此蒿色绿带淡黄,气辛臭[4]。屠呦呦[5]认为因植物学名的来源,多出自白井广太郎等所著《头注国译本草纲目》。其在中药青蒿项下,错误注以植物学名A.apiacea Hance,而在黄花蒿项下却注以植物学名A.annua L,从而造成这种纷乱关系。并建议A.annua L.的植物学名也用青蒿。中药青蒿在2010版一部《中国药典》记载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 L . 的干燥地上部分[6]。青蒿子记载不多,青蒿子来源于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枝,打下果实晒干。在《日华子本草》指出:味甘,冷,无毒。《食疗本草》:可治劳热骨蒸,痢疾,恶疮,疥癣,风疹[7]

1.2种子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