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桂枝茯苓丸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调节作用文献综述

 2023-03-09 05:03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摘 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EMs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发病率高达50%。EM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除传统的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外,近年来,从干细胞学说、免疫学、中医病理病机等角度对EMs的研究逐渐深入。对EMs发病机制的各种研究进行综述,从而有助于从更新的角度了解EMs的发生、发展过程。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免疫学;综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 引起患者痛经、月经异常、慢性盆腔疼痛和不孕等。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EMs虽为良性病变,却有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高复发率等恶性行为,具体病因至今不明。传统病因学理论中,以Sampson提出的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最为经典。其他多种学说还包括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胚胎剩余学说、淋巴血管转移学说、诱导学说等,但这些学说对临床上多种类型EMs的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

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干细胞学说,同时,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对EMs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紊乱方面的研究也进一步说明了其与不孕症的密切联系。而现代治疗常以药物和手术为主,但效果均不佳。同时,中医近年来对EMs的病理病机研究较多,并提出了一些机制学说,逐渐显示出一定优势。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1.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在位内膜决定论及病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