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目的及意义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广泛切除或旷置后,肠道吸收面积显著减少引起的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残存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患者的营养需求,导致机体出现严重腹泻、脱水、消瘦、进行性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的状况,继而出现代谢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感染败血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综合征。SBS的治疗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肠康复治疗、生长因子、药物辅助治疗等。SBS患者治疗、康复时间长,而 营养支持可缓解患者病情、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肠黏膜功能代偿,是SBS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在给予SBS患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患者容易发生腹泻、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本课题要求研究者了解SBS的相关概念、诊断标准,熟悉SBS的营养支持、并发症的预防等治疗手段,加深对短肠综合征疾病的认识,以期在临床工作中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国内外研究现状 SBS的发生原因常分为先天性、后天性两种。有报道指出,多种原因引起的肠绞窄、肠系膜血管内血栓形成或栓塞、小肠恶性肿瘤、肠管大面积缺血坏死导致小肠肠管被切除而形成SBS。 Wales等和Petty等则认 为,SBS多数为后天性 手术切除肠襻所致,主要原因为创伤及手术并发症、肠梗阻、恶性肿瘤等。目前,SBS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除了要看残存小肠的绝对长度之外,还与患者年龄、是否保留回盲瓣、结肠是否完整、残存小肠部位及残存的小肠功能状态等因素相 关,其中小肠残存多长为SBS的争议甚大。目前临床采用最多的SBS诊断标准为:残存小肠长度≦100cm,保留回盲瓣;残余小肠长≦150cm,无回盲瓣。 目前治疗短肠综合征的方法主要有营养康复和小肠移植。由于小肠及其系膜含有大量的淋巴组织, 移植后排斥反应重, 加之移植肠功能的恢复、肠道细菌易位、感染等都较其他器官移植为明显。因此, 临床小肠移植最为因难, 仍被认为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对短肠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认识的深入及营养支持和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 康复治疗技术将为短肠患者的预后提供一个有希望的治疗选择。 短肠综合征的营养康复治疗主要为:补充体液丢失, 采用肠内或肠外营养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 预防和治疗短肠并发症, 促进残余肠管的代偿。对肠外营养失败的患者, 采用小肠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短肠患者一般要经过3个阶段, 即急性期、代偿期和恢复期。在短肠急性期, 肠道不能适应肠粘膜吸收面积的骤然减少, 患者可出现严重的腹泻, 此时给予完全禁食,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输液, 并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急性期大约持续两个月。短肠代偿后肠道逐渐适应肠粘膜吸收面积明显减少所带来的变化, 腹泻量明显减少。短肠代偿期从术后2个月左右开始, 至代偿完全一般需经过1~2年。密切观察治疗效果, 患者的肠管吸收功能及营养状况的改善程度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完全代偿后部分患者能从肠道获得足够的营养, 不再需要补充静脉营养。但是, 许多患者不能依靠普通饮食满足营养需求, 因此在口服普通饮食的同时仍需添加肠内营养, 并以短肽制剂为主。此期肠道与机体的适应代偿相对平衡, 饮食由流质→半流质→普食。 |
二、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拟解决的问题 1、研究内容 SBS病人的治疗目的在于恢复肠道的连续性,促进小肠代偿的生理过程,使残存小肠得以维持足够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恢复肠道自主性。目前,短肠综合征病人的首选治疗是营养支持,在残留小肠代偿较好的情况下,使用适宜的PN和EN,使病人能恢复至口服日常饮食或肠 内营养制剂。 2、研究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一例短肠综合征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过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小肠功能恢复状况,探讨营养支持对短肠综合征患者的重要性。 3、拟解决的问题 案例中短肠综合征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如何制定?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并发症?如何处理? |
三、研究进度安排 2020年4月,接受任务,确定论文题目;学习理论知识,进行资料收集工作; 提交开题报告,整理论文大纲;完成论文初稿,并反复修改; 2020年5月,毕业论文毕稿,并进行答辩; |
四、目前收集到的参考文献 [1]苏淑贞, 史琳娜. 1例短肠综合征的营养支持[J]. 肠外与肠内营养, 1996(02):7. [2]于萍. 3例短肠综合征的营养康复治疗[J]. 实用医技杂志, 2005, 012(024):3655-3656. [3]黎介寿. 成人短肠综合征的治疗进展[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5, 012(005):257-259. [4]曾育杰, 吕永添. 成人短肠综合征的治疗现状[J].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8(02):31-33. [5]吴国豪, 吴肇汉, 吴肇光. 短肠综合征病人的营养支持及肠道代偿治疗[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 25(11):661-664. [6]周录平, 杨萍. 短肠综合征病人的长期全肠外营养支持[J]. 实用临床医学, 2007, 008(003):74,76. [7]李宁, 黎介寿, 李幼生. 短肠综合征的营养康复治疗(附3例报告)[J]. 肠外与肠内营养, 1997, 000(003):129. [8]高勇, 彭南海, 隋芳, et al. 短肠综合征的营养康复治疗及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5, 9(6):9-10. [9]江方正, 吴莉莉, 叶向红, et al. 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 033(007):36-39. [10]李萍. 短肠综合征营养支持护理效果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22):162-163. |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鼠源衣原体MoPn生殖道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文献综述
- 苔藓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文献综述
- RIPK3基因缺失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小鼠心肌肥大的影响文献综述
- salusin-α对ApoE-/-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新型哈尔敏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和选择性研究文献综述
- RhoGDI在PDGF-BB诱导HA-VSMC表型转化及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氧化前胡素对LPA诱导的神经病理疼痛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雷公藤甲素抑制转录因子Nrf2诱发小鼠睾丸损伤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 盾叶薯蓣改善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 竹节香附素A调控ROS/JNK信号通路诱导人骨肉瘤细胞HOS凋亡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