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总黄酮的制剂学及生物学评价文献综述

 2023-01-05 08:01

一、课题解决问题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出血性疾病,为自身变异性疾病,目前西医免疫抑制剂以及脾切除等治疗方法虽疗效较好,但由于副作用大、价格昂贵以及治疗过程太过痛苦等,病人难以接受。目前有实验研究表明,SM与环磷酞胺一样,能降低小鼠血清IgG的含量,抑制小鼠特异性抗CRBC抗体IgM和IgG两型溶血素抗休生成,可能是由于SM降低了与ITP疾病有关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使血小板的破坏得以缓解,从而改善了临床症状并使血小板计数回升。由于卷柏类药材的总黄酮中含有大量黄酮苷元,难以完全溶解于水。同时,由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老人、儿童以及癌症患者中多见,为提高患者顺应性以及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本课题主要通过探索不同辅料比例等方法制备SM总黄酮口腔崩解片,利用崩解时限等对其质量进行探索和控制。同时,为了排除辅料等对SM总黄酮药效的干扰,利用SM总黄酮提取物在ITP模型小鼠体内进行效价的检测,与阳性药物糖皮质激素对比验证SM总黄酮的药效。

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制剂学研究

1、仪器与材料:

仪器:压片机,电子分析天平,干燥箱

主药:SM总黄酮提取物(自制)

矫味剂:阿司帕坦,桔子香精,甘露醇,alpha;-乳糖,TT等

崩解剂:硬脂酸镁,微粉硅胶,交联聚维酮

稀释剂:乳糖,微晶纤维素,TAG,L-HPC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