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LS-008中微量杂质的分离与结构鉴定文献综述

 2023-01-09 06:01

开题报告内容:

新药LS-008中微量杂质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1.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药品在临床使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不仅与主成分的药理活性有关外,还与药品中存在的杂质也有很大关系。无论是创新性药物还是仿制药,杂质研究都是药物研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某些杂质过量可能会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药物中的杂质是指在药品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或引入的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主要包括有机杂质、无机杂质、残留溶剂等;有机杂质主要是通过药物本身降解、缔合或药物之间的反应产生的;无机杂质主要是原料药制备过程中加入的一些如催化剂、无机盐、配位体等;残留溶剂主要是反应试剂的残留。其中,无机杂质和残留溶剂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结构和毒性一般是已知的,其检查方法和限度要求在药典、指导原则中多有收载,且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故研究相对简单。有机杂质来源于原料药和制剂的生产过程或贮存过程,化学结构一般与活性成分类似或具渊源关系,通常又称之为有关物质。有关物质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不同的药品具有不同的杂质谱,同一药品用不同工艺生产也可能具有不同的质谱,且杂质的结构、理化性质和毒性情况复杂,因此建立一个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的杂质分析方法是在药品研发评价及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杂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将有害杂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次要目的是合理控制药品批间和有效期内杂质水平的波动以保证药品质量的均一性。因此,安全性决定药品中所能接受的杂质水平,是确定杂质限度的首要考虑因素。根据ICH(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指导原则Q3a:新药中的杂质,表观含量在0.1%及其以上(或者等于或高于鉴定限度)的杂质以及表观含量在0.1% 以下具有强烈生物作用的杂质或毒性杂质,要求定性或确证其结构。这些杂质一般包括药物合成中的有机杂质和稳定性试验中的降解产物,即新药研究中的杂质和降解产物,或在非新药中发现的新杂质和新降解产物。从杂质来源分析,完全除去产品中的杂质几乎不可能,有时也没有必要。所以,尽管这些杂质的含量极低,但基于对质量和安全的考虑,通过对有关物质的定性研究,以获得有关物质的结构信息,有助于分析其形成过程,合成时可设法避免该杂质的形成,或经纯化使之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或贮藏过程中控制好条件,从而更好地控制杂质含量和工艺优化,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在此背景下,本课题拟对新药LS-008中的微量杂质进行定性研究,分析杂质以确证是否对药物有毒副作用,从而更好地控制和优化合成工艺,提供用药安全的保障。

2.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运用现代分析技术,按照新药质量标准建立的要求,对“新药LS-008中微量杂质的分离与结构鉴定”这一课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方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