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念珠球菌在不同化合物中活性的筛选文献综述

 2023-01-12 03:01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器官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免疫功能低下者人数不断增多,真菌感染率逐年剧增,而抗真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导致真菌耐药现象越来越普遍,而耐药性已成为临床抗真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真菌感染中,尤其是白念珠菌的感染最为人所关注。白念珠菌(又名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albicans)[1-10,12-14]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致病性真菌,约占所有医院真菌感染的50-60%,而死亡率高达38%[5,6,9-11],是引起癌症和艾滋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解决白念菌耐药问题是目前临床面临的一大挑战。

针对该问题,目前医药领域大部分相关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研究真菌耐药机制,研发新的抗真菌药;2.利用生化及物理化方法提高耐药真菌药物的敏感性。[13].

而新的抗真菌药的研发,需要耗费很多的资源,而且新药的耐药性如何,还需要很多后期的临床检验才能确认,所以他的研究成本较高,常导致研究的终止,而相较该方法,利用生化及物理化方法提高耐药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的思路更为可行,其中联合用药的方法也受到普遍的接受,并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联合用药的相互协同作用不仅可以抗耐药真菌,增强临床疗效,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虽然联合用药已成为目前临床应用主流,但是现在的报道多局限于少数抗真菌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因此,寻找能与现有抗菌药产生协同作用的化合物是一种对抗临床耐药白念珠菌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开展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初步筛选出具有抗白念珠球菌疗效的化合物(主要为黄连小檗碱衍生物),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研究,为以后抗真菌药物的更深入研究和相关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