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传统的中药九香虫被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具有抗癌效果,我们前期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九香虫的成分进行测定,找出了九香虫活性成分和一些特有的化学结构,本课题拟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手段对九香虫抗肺癌机制及其物质基础做出初步研究,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昆虫类中药在治疗肿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九香虫是一味传统中药材,为半翅目蝽科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干燥体[1], 始载于《本草纲目》,具有温中助阳、理气止痛的功效,是具有较高药食两用价值的昆虫,有臭气类成分、脂肪酸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以及核苷和多巴胺类等多种活性成分[9]以及多种药理作用。通过相关文献查询,九香虫有补肾壮阳[18-19],抗癌[3-4,17-23],抗溃疡[24]等多种药理活性,其抗癌主要有抗胃癌[21-22]乳腺癌[3,20],肺癌,结肠癌[6]等效果, 根据九香虫中分离出的蛋白成分(CHP)、乙酰多巴胺类似物及恶唑化合物aspongopusin等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且九香虫水提取液能使癌细胞S期和G2/M期比例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4]推测其抑制肺癌的原因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和对细胞周期的阻滞[24]。
(三). 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根据前期液质联用对九香虫粉末进行化学结构分析和验证的结果,水提取和醇提取共找到38个化学成分,综合TR(保留时间)和二级碎片离子分析情况来看,在无相关实验文献或确切数据支持的情况下,有12个成分的水提和醇提保留时间差距过大,故舍去,保留26个有效化学成分进行下一步分析。因为九香虫抗肺癌机制不明,且作为生物体其成分较为复杂,所以各个成分对应的靶点基因较多,难以直接找到其活性成分的抗癌有效靶点。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预测九香虫中有效成分的抗肺癌机制,建立药物活性成分-靶标-通路-疾病的研究模式,寻找传统中药九香虫中潜在的抗肺癌活性成分并探寻其机制。
(四). 采用的研究手段:
首先根据ADME参数,将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 ge;30% ,药物相似性(drug likeness,DL) ge;0.18[18],Caco-2细胞渗透率ge;0.4作为筛选条件,根据PubChem数据库找到大部分已知化合物的InChI号,SMILES号以及3D结构并下载,用Pharmmapper[11-13]在线数据库进行药效团潜在靶标的匹配。对于九香虫特殊成分AsponguanineA, AsponguanineB,AspongamidesA-C,AspongnoidC等成分,用chemdraw绘制结构再从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中预测。
由于九香虫在TCMSP等数据库中没有直接的相关数据,所以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对活性成分先预测,再用Drug Bank,TTD,OMIM等数据库筛选出肺癌的靶标,将九香虫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基因和癌症相关靶点基因匹配,获取二者的共同基因即为九香虫抗肺癌的关键靶点,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九香虫药物活性成分-靶标-通路-疾病网络,探析九香虫抗肺癌的机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鼠源衣原体MoPn生殖道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文献综述
- 苔藓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文献综述
- RIPK3基因缺失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小鼠心肌肥大的影响文献综述
- salusin-α对ApoE-/-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新型哈尔敏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和选择性研究文献综述
- RhoGDI在PDGF-BB诱导HA-VSMC表型转化及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氧化前胡素对LPA诱导的神经病理疼痛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雷公藤甲素抑制转录因子Nrf2诱发小鼠睾丸损伤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 盾叶薯蓣改善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 竹节香附素A调控ROS/JNK信号通路诱导人骨肉瘤细胞HOS凋亡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