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由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结合而诞生,其数字化及普惠性能够有效缓解金融排斥效应,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国内外学者对普惠金融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机制,运用山东省16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山东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正向作用,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政府财政支出水平都对居民收入水平带来正向影响。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面板数据;山东省
一、文献综述
随着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经济领域开始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其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总体来看,关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大致有一下几个方向:
从国外的研究来看,Patriek Honohan(2004)在研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时,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可以有效改善当地农村经济水平。Bittencourt(2010)通过实证研究和分析巴西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和作用,研究结论得出:偏远农村以及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效率提高后,当地居民的收入也有所提高。Sarma(2011)等从金融减贫的路径进行阐述,认为普惠金融通过增加 贫困人群的金融可获得性而实现减贫效果;Park(2016)等、Jin(2017)分别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普惠金融减 贫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均表明普惠金融发展能有效缓解贫困。Minhaj Ali(2020)等利用2000-2016 年期间45 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普惠金融对伊斯兰开发银行 (IsDB) 成员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普惠金融指数对IsDB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Muri Wole Adedokun和Mehmet Ağa(2021)对 2004-2017 年撒哈拉以南非洲 (SSA) 国家使用广义矩量法和 Dumitrescu-Hurlin 因果关系检验,证实了普惠金融对SSA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并且短期内经济增长与普惠金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国内一些学者直接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田杰、陶建平(2012)使用中国2006—2009年1877个县(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及其各个维度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马九杰(2010)认为,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解决金融排斥问题,同时还能给贫困人群带来更多的收入。付莎和王俊(2018)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认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民营企业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对于改善居民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陈丹和姚明明(2019)通过对2011—2015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效应。刘丹等(2019)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非农收入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冉慧(2021),运用河南 17个地级市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得出河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收入产生正向作用,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政府财政支出水平都对居民收入水平带来正向影响。段坪利和王淑敏(2021)将2011~2017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统计年鉴数据、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CLD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匹配,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数字普惠金融都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增长,并且对中低收入群体促进效应更明显。久毛措、许小晴、刘和平(2021)通过对我国8个民族地区85个2011-201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民族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互为格兰杰原因。何宜庆等(2020)基于2013-2018年我国31个省市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数字红利“显著,并且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收入存在非线性关系,具有门限效应。代振辉和夏吾太(2021)基于2011—2019年甘肃省14个市(自治州)的数据,进行面板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冯敏和何宏庆(2021)利用省域面板数据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城镇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村居民收入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满绪志通过对(2021)对2011年—2018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以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并且可以通过经济增长、创业就业、收入分配三种中介效应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另一些学者是从减贫效应的角度来研究,通过研究普惠金融能缓解农村人口的贫困,来说明普惠金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徐敏(2015)对我国贫困地区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进行研究,发现普惠金融能有效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差距,同时还能够改善金融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朱一鸣和王伟利(2017)用全国2018个县域的数据,分层比较了普惠金融发展对不同收入阶层群体减贫增收作用的异质性及促进减贫增收的内在机制,认为普惠金融有利于农村居民增收,并且高收入农村居民从县域普惠金融发展中所获得的增收效益要大于低收入农村居民。杨艳琳和付晨玉(2019)分析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发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有助于通过增加个体收入等渠道改善贫困程度较轻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刘魏等(2021)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的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效缓解了城乡居民的相对贫困状况。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基于模拟合并法的国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度量文献综述
- 一带一路贸易水平对汇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中印汇率为例文献综述
- 贷款利率变动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否降低了股票市场流动性文献综述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指期货市场的时变影响效应研究——基于TVP-SV-VAR模型的分析文献综述
- 天气指数保险设计、定价及比较分析——以新疆农六师棉花种植保险为例文献综述
- 余额宝收益率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房地产上市公司ESG表现对其股价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企业金融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