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商业银行的运营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文章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将其划分为宏观和微观层面。在宏观层面上,以GDP等宏观经济数据对银行净利润增长进行回归分析;而在微观层面,本文选择了20家上市商业银行在2020年的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最后,综合实证结果,本文认为,我国的宏观经济良好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资本充足率与银行获利能力有正相关,而不良贷款率则会对其获利能力产生消极的影响。提示我国银行业要加强对宏观局势的判断,并且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宏观经济;财务数据;
一、文献综述
银行是所有国家经济运行最重要的一个主体,银行能否良好运行都关乎着每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如何确保银行发挥作用,怎么让银行稳定的运行。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以及影响盈利能力的因素等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
从国外的研究来看,Y.B. Suhartoko与Fransiskus X Lara Aba(2019)本文从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两个方面讨论了流动性资产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以F检验和T检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得到的结果表明,CAR与ROA成正比,而LDR与ROA成反比。LDR对ROA有显著的负面影响。Nga Phan Thi Hang与My-Linh Thi Nguyen(2019)对技术因素怎么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进行了研究,并估计混合回归模型(混合OLS),固定效应模型( FEM ),随机效应模型( REM )和广义矩估计方法( GMM )。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总资产权益比率的影响。Enard Mutenheri和Vimbai R. Matinha(2017)研究考察了津巴布韦15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结果表明,多元化、融资成本和市场份额在研究期间显著影响了津巴布韦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Umi Widyastuti、Purwana E.S. Dedi和Sri Zulaihati(2017)研究影响印度尼西亚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内部因素。其建立的模型中考察的因素为资本充足率、信用风险(不良贷款)、流动性(存贷比)、净息差和经营效率(营业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结果显示资本充足率和信用风险对盈利能力没有显著影响,但模型解释了所有解释变量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都有显著影响。McDonald Calvin A.与Schumacher Liliana.(2007)研究了银行盈利能力的决定因素,作者发现,除了信用风险,更高的资产回报率与更大的银行规模、活动多样化和私有制有关。银行的收益水平受到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这表明促进低通胀和稳定产出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确实促进了信贷扩张。MinHwan Lee和Nailai Iqbal(2018)研究考察了银行特定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随机效应GLS方法的结果表明,总贷款与总资产之比(TLTA)、权益与总资产之比(EQTA)、贷款与存款之比(LTDEP)和息差(INTMARGIN)对绩效指标(ROA和ROE)都有正向影响,而总资产对数(LNARGET)和GDP增长率(GDPGR)对银行绩效有负向影响。此外,代表银行规模的虚拟变量会对商业银行的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支持大型商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率。SEIAM WALEED和KHRAWISH HASAN(2002)文章研究结果显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所有者权益、负债率、现金盈余、流动性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也有许多研究:陆静,阿拉腾苏道,尹宇明(2013)本文通过对1997-2010年中国144家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与金融市场结构及宏观经济变量存在一定的关系。从实证分析来看,不良贷款率、坏账存量、破产几率等与企业利润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性,而银行的储蓄份额和运营效率则与企业利润呈显著正相关;窦育民;李涛(2007)通过比较中国14家银行1994-2003年的财务指标,得出中国四大银行的ROE和ROA显著低于其他10家;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银行的收益与市场结构、银行产权性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中国银行的利润与存款市场份额、存款资产比呈负相关,与银行产权性质呈显著正相关。本文认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对提高我国银行业的赢利水平至关重要。刘渝东(1999)本文对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991-1997年度的利润水平进行了趋势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出现了一定的下滑。这主要是因为:非利息开支增长太多,利差收缩,以及各国提高了银行的经营税率。但近年来,各家银行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股票投资对于提升公司的赢利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通过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以达到降低经营成本的目的;白积洋(2010)认为银行经营业绩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主要有三个方面:风险、经营和经营。此外,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结构以及银行的规模都会对企业的利润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治理机制、改进经营管理的成本控制、重点发展零售业务、发展中间业务和信用卡业务、增强创新能力、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张婷婷(2021)发现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低迷,商业银行作为经济发展的“加油站”,其发展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利率管制的放宽,使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增加,从而增加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外资的大量流入,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运用中国14家商业银行的几个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李宝新,张晓阳(2021)本文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选择了影响银行利润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2010-2019年十大商业银行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以确定各因子与银行盈利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银行资产规模、净利率收益率与银行的利润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不良贷款率、 GDP增长率、网络金融指标则与银行的利润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强银行赢利、提升竞争优势的对策。顾炜(2020)文章首先从四大银行盈利状况入手,揭示了其盈利规模、盈利指标和盈利结构特征。然后,本文从利润水平、资产风险水平、资本充足程度、经营效率、资产规模、员工比例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评估指标体系。最后,本文针对如何提高我国银行业的赢利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适度扩张;商业银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将资产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并以提高经营效益为重点。强化对资产的质量控制;减少不良贷款率,建立严格的信贷审查体系,以减少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信贷风险;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资金充足率。王劲松(2017)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要控制自身的资产规模,拓展其它金融服务,优化收益结构,进一步完善成本控制,从各个方面减少风险,强化风险管理。同时,整体国家经济的良好外部环境也是必要的,以推动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王曼舒; 刘晓芳(2013)本文发现由于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导致了利息收入业务对银行盈利的贡献不大,许多银行都在积极开拓服务领域,拓宽非利息收入渠道。文章以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0年度的财务状况为基础,对其收益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非利息收益(手续费、佣金)与净息差均为正相关。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商业银行必须通过控制成本和支出来实现收入结构的优化。国有银行在非利息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并且与盈利水平呈正相关。国有股份制、城镇商业银行在非利息经营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其收益和收益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和宏观经济增长具有一致性。适度的银行规模有利于提高银行的赢利。徐新华; 俞开江; 徐晓苏(2012)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与其经营结构密切相关,本文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由于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经营方式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企业经营结构的差异是影响其赢利的关键因素。其中,资产平均回报率、股东权益平均回报率、净利差、利率回报率等是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而成本收入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中国几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和利润进行了分析,发现贷款行业、地区、产品类型、贷款期限结构等因素对其经营规模的影响较大。郭丽; 肖文杰; 刘芳(2020)作为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其收益水平是衡量其经营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2013年以后,中国商业银行的总体收入增速出现了持续下降的情况,全面、透彻地分析了中国工商银行的利润状况,对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对稳定,但其资本扩张的愿望并不强烈。其次,银行不良贷款率需要进一步下降,银行要不断强化对银行的风险控制;主要的分析指标为: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等。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对稳定,但其资本扩张的愿望并不强烈。其次,银行不良贷款率需要进一步下降,银行要不断强化对银行的风险控制;运用互联网促进中介业务的发展,强化资本管理,提升资产使用效率,维持适当的流动性。张娟(2016)本文运用资产收益率、资本充足率、银行营运效率、非利息收入比、资产规模、资产质量、CPI和GDP增长率等因素对银行的赢利影响。然后,选择了影响因子的自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规模,有利于改善我国上市银行的盈利状况。在降低不良贷款、降低管理费用收入比率和相应的负债资产规模等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而与CPI无关的其他因素则与CPI成正相关,二者的相关性均不明显。
综合上述文献来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GDP、CPI等宏观经济因素以及银行自身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微观因素有关,除此之外本文还在宏观层面引入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以及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并在微观层面加入了吸收存款增长率和存贷款比率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探究更多因素与银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
二、参考文献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基于模拟合并法的国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度量文献综述
- 一带一路贸易水平对汇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中印汇率为例文献综述
- 贷款利率变动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否降低了股票市场流动性文献综述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指期货市场的时变影响效应研究——基于TVP-SV-VAR模型的分析文献综述
- 天气指数保险设计、定价及比较分析——以新疆农六师棉花种植保险为例文献综述
- 余额宝收益率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房地产上市公司ESG表现对其股价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企业金融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