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类课程微课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19 11:03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国外对于微课定义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国外学者最早在1995年就对微课程类教育方式提出了想法。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有机化学教授 LeRoy A.McGrew最早提出了“60S有机化学课程”。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的 Terence Kee 教授开展了基于特定主题的一分钟演讲。直到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正式提出微课这一概念。微课即是基于建构主义,用于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远程教学,能够随时随地巩固所学内容的教育资源。国内,2010年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院的胡铁生老师首先提出“微课”概念。微课即按照教学标准及围绕落实核心素养,以教学简短视频为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教与学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包含教学视频,完整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测试及联系,师生互动等一定的集合方式与呈现内容共同组织的一个半结构化的教学应用“生态环境”。

在微课的实施方面,国内外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国外以可汗学院与TED-Ed为代表形成基于网络平台,多种教学形式并存的局面,推动微课实施的进程。国内则以开展微课竞赛为主推进微课进入校园。2006年由萨尔曼·可汗组织的非营利性教育组织——可汗学院正式成立。通过将教师提前录制的针对单一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发布于YouTube平台,作为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补充。一经推出,便风靡全美。 2011年TED-Ed开设。这是由TED大会在官方网站上开辟的针对教育领域的频道,将录制的微课视频发布于YouTube平台。希望为人们提供“值得分享的课程”。国内,各地方均开设了如微课网、中国微课网、佛山教育视频点播系统等微课资源平台供中小学教师学习交流。除了中小学一线教师研发微课以外,各大高校积极开展微课的竞选活动,利用师范生的力量推进微课的创新。2012年,凤凰卫视与高校联合举办了“凤凰微课”。建构了终身学习的“学分银行”系统,落实了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连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衔接。由此可见,国外的微课已经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国内微课重在评选阶段,还未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在微课的呈现形式方面,国内外具有明显不同。国外,TED-Ed通过卡通动画、真人演讲的方式,使得内容生动有趣、知识点清晰明了。可汗学院则采用教师不出镜,利用电子白板的方式讲解例题、传授知识。在知识配套资源中,可汗学院的知识地图也是独具一格。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制作成知识地图,帮助学生更好的建构知识体系的框架。更好的串联起所有知识点,为学生的查漏补缺指明方向。除此以外,学生能够根据知识地图,对自身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复习,自定义自己的学习计划,做到了个性化教学。同时制定了“成就”制度,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颁发学习“奖章”,激励学生学习,寓教于乐。国内大部分是上课实录,另有一部分为教师结合课件的讲解。辅助有相应课程说明。以面向中小学的“中国微课网”微课,在每一节微课中均包含教师设计的“微练习”“微教案”“微反馈”等材料包。建构了一套完整的教学辅助材料。因此可以看出,国外的课程种类更加丰富,呈现形式丰富多样,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相较而言,国内微课形式单一,以课堂实录为主,难以做到短小精炼。缺乏一定的连贯性。

在程序设计类微课类研究方面,国外多采用了STEAM的教学方式,将程序设计教学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相结合。用综合实践的方式传授知识。国内多是针对大学程序设计内容开展的教学微课。面向中小学的程序设计类课程较少。这是因为信息技术教科书进行了改革,多数信息技术教师也是初次了解程序设计,还在经历摸索探究。除此以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结合不紧密,无法充分开展STEAM教学或项目化教学。对知识点的应用仅仅停留在知晓层面。

(二)研究主要成果

不少研究基于微课的特点开展,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时间短。通过考量中小学学生的专注时长,设计的微课时长一般在5~8分钟。这样的时长安排,能够保证学生在观看微课时,最大程度地集中注意力。2.内容精细。微课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配套有对应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评价与反馈、习题练习以及生生、师生探讨区。呈现出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辐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三个方面。不受限于时间空间,并且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3.容量小。学习主题主题明确突出,内容精细化。一节微课往往针对某一知识点。虽然一节微课仅仅包含单一知识点,但是若干微课组合在一起,则呈现出课程学习的单元结构性特点。4.要求高。对教师信息素养要求高、对网络要求高、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电脑设备。

也有不少学者针对微课的意义开展了讨论。1.微课具备良好的教学意义。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在全学段、全学科教学都有正向影响。但对初中生的学习影响不如小学生以及高中生。在信息技术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微课能够将程序设计算法思路,流程图以清晰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同时微课能够反复观看的特点,促进了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2.微课具备课上课下全景式教学的优势。不论是在课上(推进翻转课堂)、课中(作为课堂教学一部分,激发学生兴趣)或是课下(作为补充与拓展),都能起到良好的教学作用。3.微课具备促进不同学科融合探讨研究。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4.微课具备解决师资力量薄弱,无法全覆盖区域所有学校问题的能力。例如。天津市开展书法线上微课,即使在师资匮乏的情况下,推进了书法艺术教育在全市的开展。

而对于如何做好一个微课,不同学者侧重研究点不同,这里进行了梳理,整理归纳如下:1.使内容精细化,选择合适微课主题。微课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教学,不是为了微课而微课。2.使环节设置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不同学科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例如程序设计类课程应着重落实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素养。3.使内容基于生活情境,解决生活中问题。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定特定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使配套资源完善结构化,设立平台资源共享化。完整微课不仅仅需要一个教学视频,往往还要需与教学设计、知识地图、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学习任务单、评价反馈相结合,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5.使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制作效果生动有趣。可以采用卡通动画及真人演讲方式,配有旁白及字幕。理科类学科可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呈现数学原理,以及手持式拍摄方法,清晰、准确的记录实验现象、展示实验仪器。6.使微课常态化发展,持续性教学。培养学生使用微课学习的习惯,经过长时间的磨合适应期,微课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才能愈发突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