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摘要:长期以来,给水工艺仍然是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几个阶段,宏观上理论上尚无重大突破,然而在微观上,净化工艺确不断地改进,对给水处理的认识也不断地更新。
传统工艺理论主要是建立在以粘土胶体微粒和致病细菌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基础上,随着污染程度的日益加剧和污染源的逐渐增多,污染物品种的多样化为给水处理工作者带来新的课题。
因此,水的深度处理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给水工艺;预处理;传统工艺;深度处理主要研究内容1混凝胶体具有稳定性,混凝的机理就是通过合适的手段使胶体失稳,促使其微小颗粒的聚集尺寸增大,从而使重力沉降作用占主导地位易于实现固液分离,最终将胶体浊质颗粒从水中去除,使得水变洁净。
对不同水质的水在初步选用混凝剂之后要进行实验后加以确定方可投入使用。
[1]一般用速度梯度G表示混合是否充分[2],当G值介于700~1000s-1表明混合效果良好。
目前国内混合技术设备有多种选择,例如水力隔板混合、水泵混合、机械混合、混合池等以及近几年应用于给水行业上的静态混合器。
2絮凝我国的反应设备在传统的絮凝反应上多采用隔板反应池,是建立在'近壁紊流'理论基础上的。
[3]随着给水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从能量耗散的角度出发提出'自由紊流'的微旋涡理论,[4]我国在此理论之上研制出多种设备反应亦投入生产运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