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趣味性原则的儿童颜色词习得课堂教学设计
——以“什么颜色最好看”课文为例
摘要:近年来,在“汉语热”背景下,汉语学习呈现出低龄化和兴趣导向的特点,趣味性原则指导下的趣味性汉语教学成为了发展新趋势。本文以《汉语乐园2》中的“什么颜色最好看”课文为例,依据趣味性原则进行儿童汉语颜色词习得教学设计并分析设计意图,在总结和反思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不足后,为汉语颜色词的趣味性教学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以期丰富对外汉语趣味化教学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趣味性原则;儿童;对外汉语;颜色词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不仅“要使学生有兴趣”,而且还要“感到愉快”。夸美纽斯先于很多人认识到了兴趣在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
十九世纪,“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认为“所谓lsquo;兴趣rsquo;,是心理伤的积极活动,也意味着自我活动,是人的意识的内在动力,是同lsquo;漠不关心rsquo;相对立的。”赫尔巴特在《教育学教授纲要》中提到:“兴趣就是主动性”,“兴趣代表智力追求的能量”,“兴趣就是专心所追随的、审思所积聚的对象。清楚与联想,系统与方法都是属于被注意的与期望的”。由赫尔巴特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兴趣能使得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赫尔巴特的教学观念中,兴趣即是手段,又是目的。兴趣是促使学生轻松愉快获得知识技能的手段,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也是赫尔巴特的教学目的之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