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楚辞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因其可歌可泣的精神和独特的艺术性,为无数文人学者所喜爱。历代关于楚辞的探索层出不穷,自西汉刘向、东汉王逸开始,学者们就开启了楚辞研究的漫长之路。在历代楚辞研究的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浩如烟海。王逸《楚辞章句》用注从句读等角度阐释楚辞,洪兴祖《楚辞补注》用补注来注释乃至订正前人注,朱熹《楚辞集注》多采用王逸、洪兴祖说法又加以改正,王夫之《楚辞通释》释评结合,戴震《屈原赋注》又从文字训诂的角度订正前人谬误。古代的楚辞研究学者们都选择站在前人肩膀上并且加以更正,加上自己的特色,从而使得楚辞研究不断推陈出新、越发繁荣。
就如今的楚辞注本研究而言,学者们普遍是从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作者思想、注本版本、注本体例、注本特色与缺点和注本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角度,季加宝的《王逸〈楚辞章句〉研究》中还分析了王逸注释楚辞的动因,将其动因分为心理、外在、学术三类;张宗纲的《王逸〈楚辞章句〉与东汉的楚辞研究》则挖掘了《楚辞章句》独特的文学性,内容包括以词解词、以句解句、韵文注释、以《诗》注《楚辞》;郭春阳的《黄文焕〈楚辞听直〉研究》则从文学的角度进行整体研究,包括研究《楚辞听直》中对文学评点的吸收借鉴,对作者和屈原个性的抒发并鉴赏楚辞的字词、结构、风格、诗意之美。总之,这些注本研究结合了各注本的特色,各有独特的研究角度。
这篇论文要研究的《饮骚》是清代贺宽的作品。《饮骚》又名《山响斋别集》或《离骚笺释》,总共十卷。以朱子《楚辞集注》和黄维章《楚辞听直》为蓝本,所以文字多相同。前九卷都是屈原的作品,按照黄维章《楚辞听直》的顺序编排。第十卷则是宋玉所作的《九辩》。以上十卷分注不从朱熹每四句为一章,而从黄维章《楚辞听直》。
本文将从作者生平、背景研究、学术方法、主要内容、特色等方面进行研究。
《饮骚》最独特的一点在于它的成书经历。作者贺宽在自序中表明《饮骚》是受朋友生菴之托所作。生菴生于明清易代之际,不愿仕清朝,出家为僧,是一位明代遗民。而本书作者贺宽却出仕清朝,生菴觉得其毫无气节,于是让其注《离骚》,并授以同是遗民的黄维章所作的《楚辞听直》,意在劝其学屈原黄维章的气节,而不是意在劝其研究句读注释。
这篇论文将从成书经历这个独特的切入点切入,探讨明代遗民的屈原情结,研究屈原的气节对于遗民们精神世界的重要导向作用。
虽然目前学术界中楚辞注本研究成果颇多,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但是研究重心主要放在一些出名的注本上,其他注本的研究还有大量空白。随着楚辞学的发展,研究需要汇聚诸家之说,优劣互见,去芜存菁,而填补上这些空白有利于楚辞学研究的发展完善。《饮骚》是一部由清初学者贺宽所作的注本,学界对此研究较少。
因此,这个课题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