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三种金花茶化学成分分析文献综述

 2023-02-13 11:02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三种金花茶化学成分分析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是山茶科山茶属金花茶组金花茶系植物,我国品种资源丰富,特有18种,产于广西西南部,有茶族皇后、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查阅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知其微苦、涩、平清热解毒,利尿消肿。近年来随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分离发现黄酮、甾醇、三萜、人参皂苷等多种活性成分,并通过体内外药理研究证实金花茶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脂降糖等作用。卫生部2010年第9号公告批准金花茶叶为新资源食品,证明金花茶具有较好开发前景与价值,但其几种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不完全明确。金花茶品种多,不同品种金花茶的化学成分缺乏详细的研究比较。几种金花茶之间缺乏必要的品质评价标准,为制茶、药用等带来困难。液质联用技术是近年来的新兴技术,可对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本课题拟采用HPLC-MS法对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东兴金花茶(Camellia tunghinensis)、龙州金花茶(Camellia lungzhouensis)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二、研究综述

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是山茶科山茶属金花茶组金花茶系植物,我国品种资源丰富,特有18种,产于广西西南部,有茶族皇后、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查阅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知其微苦、涩、平清热解毒,利尿消肿。近年来随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分离发现黄酮、多糖、萜类等多种天然成分,并通过体内外药理研究证实金花茶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脂降糖等作用。卫生部2010年第9号公告批准金花茶叶为新资源食品,证明金花茶具有较好开发前景与价值。本文通过检索有关金花茶化学成分的文献,对其药用价值进行综述。

1 黄酮类

陈全斌等[1]将金花茶中黄酮类成分经水解、溶剂萃取、柱层析等手段, 得到高纯度甙元并进行结构表征,首次证实金花茶叶含有黄酮苷,其苷元为槲皮素(quercetin)和山奈酚(kaempferol)。彭晓[2]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 、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ODS柱色谱法、反复重结晶等方法对金花茶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从金花茶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槲皮素、槲皮素-7-O-beta;-D-葡萄糖苷(quercetin 7-O-beta;-D-glucopyranoside)、槲皮素-3-O-beta;-D-葡萄糖苷(quercetin 3-O-beta;-D-glucopyranoside)、芦丁( rutin)、牡荆素(vitexin)、山奈酚、山奈酚-3-O-beta;-D-葡萄糖苷(kaempfeml-3-O-beta;-D-glucopyranosid)等黄酮类物质。黄永林等[3]采用以芦丁为对照品,在500nm处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建立了一种测定金花茶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的简便方法。经检测毛瓣金花茶(C.pubipetata)中总黄酮含量(2.702%)最高, 而显脉金花茶(C.euphlebia)中总黄酮含量(0.501%)相对较低。

2 多糖类

韦璐等[4]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超声波提取金花茶多糖的工艺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金花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温度80℃、时间1.0h、超声波频率为 53.2kHz, 在该条件下多糖的得率为3.1%。同时将超声波法与传统浸提法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高了茶多糖的得率 1.0%。田晓春等[5]采用CelluloseDE-52离子交换柱层析对金花茶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结果显示金花茶粗多糖中主要的构成糖有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甘露糖。另外,黄思茂等[6]研究了金花茶多糖对四氯化碳( CCl4 )诱发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实验结果显示,金花茶多糖组小鼠血清中的ALT与AST含量低于模型组,且电镜显示,金花茶多糖组小鼠肝细胞坏死程度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提示金花茶多糖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金花茶多糖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应激及抗炎机制来发挥保肝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