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F缓释片体内药动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5 03:12

疼痛表示由于组织损伤导致的不愉快的生理感觉和心理情感体验。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由外部伤害引起,并最终由生理学上的感受引发心理学上的共鸣。一般性刺激引起的机体疼痛往往是短暂性的,机体可以在避开刺激后迅速调节恢复,疼痛感随之消失。但是,疼痛中还有一类被称慢性痛的,它最初是由于某些原发或继发性疾病引起,当疾病治愈之后疼痛感仍然不会消失,此时,这种疼痛已成为机体的一种病理性改变,被视为一类疾病,称为慢性痛,其临床表现包括痛觉过敏和触诱发痛。痛觉过敏是指机体的疼痛反应阈值显著下降,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敏感性显著提高;触诱发痛是指机体可以明显感受到正常生理状态下不能引起痛觉的刺激,并由此引发疼痛。

1.BLF发展历史:

BLF于1961年由博姿公司(boots)的史都华bull;亚当斯(Stewart Adams)发明并获得专利,药物定名为BLF。在专利过期之后,各家厂商也纷纷投入生产,因此会有各种名称,例如Advil、Motrin,和Nurofen等等。1966年,开始上市销售,在英国为处方药。美国于1974年上市。1983年,BLF在英、美两国成为继阿司匹林之后,第一个非处方非甾体抗炎药。

2.BLF临床应用

BLF为解热镇痛类,非甾体抗炎药。本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产生镇痛、抗炎作用;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解热作用。用于减轻中度疼痛,如关节痛、神经痛、肌肉痛、偏头痛、头痛、痛经、牙痛;也可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BLF同时也适用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心包炎和动脉导管未闭等适应症。

3.BLF药物性质:

BLF分子结构中有一个手性中心,有两个异构体,常用药物为消旋体。BLF有多种衍生物包括不同的盐型(钠盐、赖氨酸盐、精氨酸盐),不同的酯,且还可以与多种药物组成复方制剂。

文献结果显示,BLF属于BCSⅡ类药物,不同的处方组成及生产工艺对药物的吸收速率有影响,但对于吸收程度无影响,且该差异具有体内外相关性。

BLF口服固体制剂,给药后达峰时间1-2小时,绝对生物利用度达100%。属于高渗透性药物。抗酸药如氢氧化镁加速吸收速率,主要原因是改变了胃肠道系统的PH值。但是吸收程度未受影响。但BLF与氢氧化铝同服后的吸收速度与同碳酸氢钠胶囊同服后的吸收速度相比更慢。有报道显示体外溶出参数与体内吸收速率的结果相关,但无AUC差别。有报道显示BLF的吸收速率与食物有关,可能与食物改变胃内pH值从而引起BLF进入胃内后的早期溶解度有关。BLF在肠道内快速以及完全吸收的特性提示了BLF口服固体制剂的高渗透性,肠溶衣片制剂显示了与口服混悬制剂相同的快速、完全的吸收特性。BLF制剂在400mg以内的给药剂量范围内呈现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400mg以上非线性。可能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改变有关。BLF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右旋BLF为主要活性成分,左旋BLF在体内单向转化为右BLF。通过肝脏生物转化生成两种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BLF及其代谢产物在尿液中的回收率达到70%-90%,排泄形式基本为代谢物。约有10%的BLF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粪便排泄。BLF及其代谢物,经多次给药后在体内均无蓄积作用。

BLF在临床上已使用多年,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BLF口服吸收快,半衰期较短,一般为 1.8 ~ 2 h,普通片需每日服用 3~4 次。缓释制剂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使血药浓度更加平稳,从而提高病人顺应性。缓释片是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缓释剂与普通制剂比较,药物治疗作用持久、毒副作用低、用药次数减少。由于设计要求,药物可缓慢地释放进人体内,血药浓度“峰谷”波动小,可避免超过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毒副作用,又能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治疗窗)之内以维持疗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