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的主要任务为完成MSLQ肠溶缓释微丸粘合剂、肠溶层、缓释层材料的选择与用量的考察,包衣工艺参数的优化,采用释放度对比研究,确定处方。
MSLQ是一种氨基水杨酸类抗炎药,主要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使用量较大、剂型较多的处方药。目前已上市的MSLQ口服制剂均存在小肠过早释药、结肠靶向性差、给药次数多、服药剂量大、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因此,具有缓释功能、结肠释药量高的MSLQ新剂型亟待开发。
本课题任务目标所制备的制剂为膜缓释微丸,其通过包衣膜来控制和调节制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释放行为。膜控型缓释微丸可以作为单独的一种制剂来使用,也可以作为构成其它制剂的一部分,后者常见的剂型有缓释微丸片、缓释微丸胶囊等。
微丸(Pellets),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称为小丸,是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选用适合的粘合剂或润湿剂并以适当的方法制成的球状或类球状固体制剂,其粒径一般为0.5-3.5mm,含化学药物的微丸一般作为胶囊剂、片剂等制剂的内容物,亦可作为一种独立使用的制剂,如我国的传统中药“六神丸”就是属于微丸剂型。
薄膜包衣的缓、控释微丸已经成为一种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制剂,也是目前缓、控释制剂研究和生产的热点之一,包括胃漂浮型微丸、脉冲释药型微丸、自乳化微丸、结肠靶向微丸等各种功能类型,其较之普通的微丸制剂具有特定的优良性质,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释药效果。已上市的缓控释微丸制剂有很多,如Z公司生产的KTK缓释胶囊、A公司生产的YSDELZ缓释微丸胶囊、H公司生产的YSWLFX缓释胶囊等。
微丸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挤出-滚圆法和通过空白丸芯制丸,后者上药方法包括粉末层积法、液相层积法和离心造粒法等。挤出-滚圆法通过挤压机与滚圆机联合完成制丸过程,分为制软材、挤压、滚圆和干燥等操作单元,具有制丸效率高、粒度分布窄、圆整度高、脆碎度小、密度大、丸剂表面光滑等优点,决定微丸质量的主要工艺因素有软材的质量、挤出速度、滚圆速度、滚圆时间等。流化床制丸所得微丸大小均匀,过程简单,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易受控制,利于自动化生产;流化床设有粉末回收装置,原辅料损失较小,包衣液的有机溶剂也可回收,有利于操作环境的改善和生产成本的降低等。在利用流化床制丸的操作过程中,需要调整、优化的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雾化压力、鼓风频率、喷液流速等。
在微丸制丸过程中,粘合剂的选用与用量决定了所制软材的塑性,继而对所制微丸的性质、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挤出-滚圆法制丸常用的粘合剂为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粉状纤维素(powdered cellulose)(又称纤维素絮,cellulose flocs,microfine cellulose)和羟丙甲纤维素(hypromellose, 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HPMC)。微晶纤维素广泛用于固体制剂以改善粉体的性能,常用作片剂、胶囊剂的粘合剂、稀释剂和崩解剂,在微丸制备中作为赋形剂和粘合剂;上市的几种不同规格的微晶纤维素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生产方法、粒径大小、水分、流动性以及其他的物理性质;其中,作粘合剂或稀释剂用时,常用产品为Avicel PH101或PH102。羟丙甲纤维素的应用与其产品的级别和型号有密切关系,市售的羟丙甲纤维素有各种粘度规格,高粘度级别的HPMC(K系列,如HPLC K100LV、HPLC K4M等)可用作水溶性药物释放的缓释骨架,适用于本项目的原料药MSLQ,作为缓释骨架材料用时,其用量通常在2%-80%不等;低粘度级产品(一般使用E5型号)的水溶液,可用作薄膜包衣材料,视粘度等级不同,浓度在2%至10%不等。若骨架材料型号的选用和用量不当,则在滚圆时,微丸的圆整性变差,微丸的比表面积增大,进而影响药物的释放行为。
为使药物在肠道释放、避免过早释药,须采用特定的肠溶包衣材料来实现这一目的。采用不同的包衣材料,适宜其溶解的pH值不同,继而实现药物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释放。常用的肠溶包衣材料主要有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ypromellose phthalate,HPMCP),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hypromellos acetate succinate,HPMCAS)和部分型号的聚丙烯酸树脂(polyacrylic resins)产品(Eudragit)。结肠肠液pH值较高,常使用Eudragit S100作为主要包衣材料,并同时使用抗粘剂、增塑剂、乳化剂等辅料以改善包衣的性能。
在肠溶包衣中,常用的缓释材料为聚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Eudragit NE30D等)。其分子中的季胺盐碱基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因此其具有一定的水渗透溶胀性,从而实现缓释的效果。在使用Eudragit NE30D制备缓释微丸的报道中,若使用空白丸芯上药法制丸,则将其用于包衣液的配制;若使用挤出-滚圆法制丸,则将其作为制软材的辅料之一。作为缓释骨架使用时,其用量为10%-20%。
释放度测定实验,一般通过测定制剂在37℃、不同pH条件下的溶出曲线来表征其释放度。对同一处方,pH一般选取pH1.0(0.1molbull;L-1盐酸溶液)、pH4.0(乙酸、氢氧化钠溶液)、pH6.8(磷酸钠盐、磷酸钾盐或磷酸铵盐缓冲溶液)、pH7.0(纯化水)等梯度;对同一pH条件,通过改变粘合剂用量、缓释层增重等方式进行处方筛选。除此之外,可在溶出介质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用来模拟肠道中的胆汁等表面活性成分。溶出液中药物浓度的测定,一般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或高效液相色谱仪完成。对于肠溶缓释微丸,需要以《中国药典》或美国FDA相关标准,照释放度测定法,测定制剂的耐酸能力。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