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研究背景及内容
《西游记》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鸦片战争以后,《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俄等文字,在外国文学界产生深远影响。 在其英译本中,詹纳尔(W.J.F Jenner)的Journey to the West和余国藩(Anthony C. Yu)的The Journey to the West影响最大。
作为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充斥着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最显而易见的是佛教、道教、儒教文化的融合与体现。书中几乎所有人物,包括唐僧师徒四人、佛与菩萨、道教神仙、妖魔鬼怪等的名字,都体现了作者吴承恩的独具匠心以及传统文化的融入和影响。一篇好的译作在人物名称的翻译上必定会多加研究和思考,以体现原文的意蕴和内涵。本文拟以书中人物的名称翻译为例,依据接受美学理论,从召唤结构、读者的期待视野以及译者的主体作用角度,对比余国藩和詹纳尔的英译版本中对人物名称的翻译,从文化视角分析其翻译策略,比较两个翻译版本的优势与不足。
- 理论基础及研究手段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是一门相对新兴的理论研究方法。1967年,姚斯在康斯坦茨大学发表了轰动一时的演讲 《研究文学史的意图是什么?为什么?》,随后,其根据该演讲修订并发表了论文《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 预示着接受美学的诞生。他引进了“期待视野”这个概念,提出要把作家、作品与读者连接起来,使之产生相互影响和关联。该理论把文学从作者个人手中解放出来,通过读者的无限性,阅读的创造性和接受的能动性淋漓尽致地体验文学价值。
接受美学主要的关注内容有三个方面:召唤结构、读者的期待视野以及译者的主体作用。
召唤结构是基于对文章深层次内涵有空白之处的认识。接受美学认为不同的读者由于先前的阅读体验不同或基于不同的人生阅历、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作品的认知与理解,尤其是深层次的主题与内涵,是不同的。而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会“留白”,给读者自由想象与理解的空间。译作在翻译时可以通过采用直译这样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地保留这些“留白”,以保持原著原有的召唤结构,让读者在阅读时自然联想到先前的阅读体验或人生经历等,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接受美学中的另一重要概念是读者的期待视野。在读者原先的阅读经验、阅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读者对文学作品有特定的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并存在潜在的审美期待。适当的审美距离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审美距离太小,留给读者的期待阈就很窄,读者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进而失去阅读兴趣;如果审美距离过大,读者难以体会译文的美,更不能体会到原文的美。对一个译本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忠于原著的层面,还应当考虑到众多因素,因此,译者在处理翻译策略时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以合理、客观的视角翻译作品。这样处理的译本更能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并且适时会激发起他们的共鸣,让作品能够最大限度的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互融合。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On DifferenceTranslation Of E-C Plant Metaphors文献综述
-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国际贸易合同条款翻译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 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国饮食文化翻译——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文献综述
- A Study of Intercultural Tourism Translation文献综述
- 《永别了,武器》中的死亡意识 Death Consciousness in A Farewell to Arms文献综述
- 小说《荒野的呼唤》的标题内涵解读Reading of the Titles Implications in the Novel The Call of The Wild文献综述
- >中女性形象的解析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Rip Van Winkle文献综述
- 战争小说《灿烂千阳》中的女性主义觉醒之路 The Road to Feminism Awakening in the War Novel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文献综述
- 盖尔·琼斯小说《五铃》中的文革书写文献综述
- 中国神话英译本中的副文本分析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