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05310-21片溶出度方法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05 08:03

溶出方法学研究

摘 要】随着制药行业及监管机构对药品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溶出度试验成为了药品质量的关键检查项目及药品注册不可或缺的指标。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它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法,是评价和控制药品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评估制剂的批次质量、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保证处方工艺等变更前后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有重要作用。同时,虽然制剂生物利用度的高低最终是依据临床效果来判定的,但多数情况下也与制剂体外溶出行为有关。所以,研发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对其进行溶出方法学研究是必要的,应当通过系列实验研究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溶出度检查方法。由于溶出度的重要性,美国FDA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指导原则,为溶出方法学研究,溶出度的限度的制定,新药申请中的溶出度项目提供信息和参考意见。通过对试验仪器、溶出介质、转速等的研究建立有效的溶出度试验条件,是固体制剂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溶出度,固体制剂,体内外相关性

溶出试验方法应能客观反映制剂特点、具有适当的灵敏度和区分力。可参考有关文献,了解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解离常数等理化性质,考察溶出装置、介质、搅拌速率和取样间隔期等试验条件,确定适宜的试验方法。

1、溶出度的试验方法

所有的溶出度试验方法都要求满足漏槽条件,即溶出介质体积应大于药物全部溶解所需体积的三倍,以保证药物溶出不受其溶解性影响。只有保证这一条件,才能够在体外模拟体内药物的溶出行为,然后根据溶出曲线的不同,体现药物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差异,进而评价药物疗效的优劣。由于技术方面的考虑,早期的美国药典篮法和桨法成为了法定方法,并且建立了法定的溶出方法,溶出技术以及对溶出结果的判定规则。并在随后的版本中增加往复筒法,流池法,桨碟法等方法。目前,这两种方法仍然是溶出度测定的主要手段。在做溶出方法学研究时建议首选通用性强,耐用性高,仪器普及的篮法和桨法,不推荐使用非法定或非标准实验装置。如却有必要采用,应提供详尽验证资料和充足理由,并充分验证其必要性与质量可控性。

2、影响溶出结果的因素

2.1转速

各国药典中收载的溶出度测定方法中的转速,大部分在50-100rpm,篮法一般选用50-100rpm,桨法一般选用50-75rpm,一般认为桨法50rpm相当于转篮法100rpm转速的设置根据具体品种来确定,通常,药物的溶出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大。不推荐使用高于100rpm的转速,因为这将严重降低对于不同来源同一制剂的区分力,且大大降低体内外相关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