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题目:阿托伐他汀钙漂浮片的研究
二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胃漂浮片又称胃内滞留片、漂浮给药系统或水动力平衡系统。Davis等[1]为了克服病人服药时产生的哽气和作呕现象,于1968年首先提出这种密度小于1、可漂浮于液面上的新型制剂概念。此后,随着亲水凝胶材料的发展和制备工艺的改进,胃漂浮片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缓控释制剂中能够在特定部位促进药物有效吸收的生物有效制剂近来,药剂学新技术新剂型不断涌现,胃漂浮片不断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出现了如生物粘附型胃漂浮片、多室小片型胃漂浮片等多种新颖的片型,又使其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口服缓控释制剂中占重要地位
阿胃漂浮片主要由主药,亲水性凝胶等辅料组成。亲水性凝胶在遇到胃液后能形成一层胶体屏障一方面维持片剂密度小于1,保持漂浮性,延长滞留时间;另一方面控制药物释放。目前常用的亲水性凝胶主要有纤维素类高分子材料如羟丙甲纤维素(HPMC)、羟丙纤维素(HPC)、甲基纤维素(MC)、乙基纤维素(EC),羧甲纤维素钠(CMC-Na)等,也有选用一些非纤维素类材料如琼脂和硬脂酸等。其中尤以HPMC最为常用。Baumgartner等[4]发现不同分子量的亲水凝胶材料的吸水膨胀能力相差很大,大分子量的亲水凝胶材料由于分子间存在较多的化学键,可形成致密结构,使吸水膨胀的速度(即亲水凝胶材料的松弛速度)更快,而小分子量的亲水凝胶材料只有增加含量才能加快水化膨胀的速度。另外Rogue等[5]曾对63种凝胶材料进行漂浮性能、粘度、硬度等一系列指标的评定, 筛选出4种最适于制备胃漂浮片的HPMC材料,它们分别是Metho-celE4M、F4M、K15M和K100M
本实验主药的存在形式是固体分散体,在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溶出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载体的性质与制备工艺。对载体的要求是:水溶性、生理隋性、无毒;不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不影响主药的化学稳定性;容易使药物呈最佳分散状态;来源容易, 成本低廉。目前,在固体分散技术中,最常用的载体有水溶性、难溶性、肠溶性及其它几部分。固体分散技术的发展, 是药剂学研究中的新课题, 不论是水溶性药物, 还是难溶性药物均可制备成固体分散体, 后依不同的用药目的而制成各种剂型; 但由于制备过程中所用载体量较大,故多适用于小剂量药物; 另外载体材料的老化现象, 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实验用来制备固体分散体时,添加的辅料为Eudragit EPO,属于胃崩解型载体
固体分散体的作用特点:对于难溶性药物,可使其以不同状态(分子、胶体、无定形、微晶化等)分散于载体中,其溶解度及溶出速率大大提高,从而改善药物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 对于小剂量药物,可使其均匀地分散于载体中,便于服用,均匀度易于控制,从而使用药更加安全。对于易挥发的液体、气体药物,可使其减少由于挥发造成的浪费,降低成本,便于贮存。对于稳定性差的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后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更便于制剂的质量控制。对于不同用药目的的药物,可选用不同的载体,可制备成控释、缓释、肠溶等不同剂型。
阿托伐他汀钙是有效的降血脂药,但其溶解度极小,AT水溶性差,人口服胃肠道吸收个体差异大,且顺应性不好,胃漂浮片可以降低服药次数,提高药物顺应性。且阿托伐他汀钙的吸收主要在在胃和十二指肠,为了增加药物的利用率,可以降低药物的粒径,提高药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本实验探索了共沉淀法和溶剂挥发法制备药物固体分散体的可行性以及探究不同漂浮材料对漂浮效果的影响。
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