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的化学成分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5 07:02

甘松的化学成分研究 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可知,近25年来,天然产物在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2]。

分析表明全球73%的合成药物中有近半数是直接来源于天然产物,而萜类作为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其结构多样,种类繁多,药理活性较强。

甘松作为传统中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 年版中, 临床用于治疗胃病、心悸、胆肾结石、胸腹痞满、咳嗽哮喘、脚气、郁证等, 疗效确切, 从而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松有镇静、解痉、降压、抗心律失常、抑菌等作用, 主要成分为挥发油、萜类成分。

因此,对甘松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旨在从中分离研究得到古方药典记载疗效的活性成分,进而筛选活性较高、毒性较低的药用化合物或先导化合物,用于新药的研究与开发,从而更好的发挥天然药材资源优势,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能够熟练操作实验仪器设备,并熟悉仪器设备的保养方法;熟悉查阅相关专业文献的方法,熟悉所选课题的背景。

2. 甘松的研究现状 [13] 甘松为败酱科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属植物甘松的干操根及根茎,是我国传统中药,同时被列方二级保护藏药。

甘松用药历史悠久,始载于唐代的《本草拾遗》,1963年被收入《中国药典》。

甘松属包括三个品种;甘松(Nardostachys chinemsis Bet.)、匙叶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和大花甘松其中大花甘松(Nardostachys grandiflora DC.)主要分布于锡金、尼泊尔及印度北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