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三萜皂苷质谱裂解规律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7 11:1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五环三萜皂苷为自然界中常见的天然产物类型,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小分子,是由六个异戊二烯单元连接而成的五个闭合环为母体的三萜类化合物。根据其母核结构类型不同,可分为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羽扇豆烷型和木栓烷型等。根据其母核连接糖链顺序、类型不同,又可细分很多衍生物。

齐墩果烷型在植物界分布极为广泛,主要以游离、酯或苷的形式存在。远志属植物的皂苷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 常见的苷元有原远志皂苷元、2beta;-羟基-23-醛基齐墩果酸、2beta;-23-二羟基齐墩果酸等。最具有代表性的齐墩果酸游离存在于青叶胆、女贞子、油橄榄等许多植物中。 齐墩果酸、甘草酸、紫金牛属植物皂苷、远志属植物皂苷、杜茎山属植物皂苷等这些都属于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其应用研究领域比较广泛, 作用机制明朗。

乌苏烷型皂苷多为乌苏酸衍生物, 常见的乌苏烷型结构类化合物有地榆皂苷、猕猴桃属植物皂苷等。研究表明,猕猴桃属植物根部的有效成分是乌苏烷型骨架结构的三萜化合物, 其与齐墩果烷型结构的差别在于齐墩果烷型20位连有2个甲基, 乌苏烷型在19和20位分别连接1个甲基。五环三萜类乌苏烷型和齐墩果烷是一对同分异构体, 例如齐墩果酸和熊果酸, 它们的结构差异非常小, 只存在个别位上的甲基异构, 且在大多数天然产物中是相伴而生的, 对其药理活性及构效关系的研究也常常在一起进行。为明确中药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现中药现代化, 对这类同分异构体的分离,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乌苏烷型三萜及其皂苷是毛冬青的主要特征成分,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这类成分具有抗癌、抗血栓、保肝等多种生理活性。

羽扇豆烷型三萜主要分布于豆科、五加科、葫芦科、石竹科、伞形科、桦木科、木犀科、卫矛科等植物中。大量研究表明, 该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菌、保护心脑血管、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近年来, 越来越多结构复杂、新颖的羽扇豆烷型三萜被发现, 但其基本骨架都相同, 骨架上不同位置的取代、重排、降碳等使得羽扇豆烷型三萜皂苷类型越来越多, 活性也更加广泛。近年来, 随着对白头翁中五环三萜皂苷的深入研究,分离鉴定出19种羽扇豆烷型和齐墩果烷型化学成分, 白头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临床上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和阴道滴虫等疾病的治疗, 药理活性显著, 但其在抗肿瘤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面尚不完善, 相信随着对白头翁各成分研究的不断深入, 其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将更加明确。

王天山等研究了海南假韵子叶子的石油醚提取浸膏中的化学成分, 从提取浸膏中分离得到四种化合物, 经波普鉴定, 分别为酚蕊杨黄酮醇、海棠果醇、海棠果醛和表木栓醇, 这四种化合物均属于木栓烷型三萜化合物, 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抗菌等活性, 在药理学研究和从天然植物中寻找潜在药剂等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量的文献表明, 目前主要研究的是从各种植物中对木栓烷型皂苷的化学成分分析和结构鉴定, 其生物活性方面涉及比较少, 还需进一步加强。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豆科、五加料、桔梗料、远志科、桑寄生科、木樨科、木通科、败酱科、蔷薇科。有些已证明有显著的生理活性。例如从唇形科百里香属植物枝叶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具有抗炎活性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均为五环三萜,白桦脂酸及其衍生物能通过抑制炎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酶A2(PLA2) 的活性,从而抑制炎症进展。从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的根皮中得到的五环三萜化合物Demethylzeylasteral 具有抗菌和免疫抑制等多种作用,从根皮中得到的五环三萜化合物Salaspermic acid具有抗HIV的活性。齐墩果烷、甘草酸等已作为保肝药物在临床分别应用于急性黄胆型肝炎和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此外,T.J.Raphael等报道甘草酸、熊果酸、齐墩果酸等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能提高白细胞总数和骨髓细胞数量,并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谭仁祥等研究证实了熊果酸的抗抑郁作用,并将含有熊果酸的紫苏提取物作为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以熊果酸为主要成分的女贞叶提取物制成的胶囊药剂主要用于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症所致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是我国批准的二类新药。作为化妆品,熊果酸性质稳定,颜色和气味不随时间改变,而且有很好的触摸感,因此在美容护肤品中有广泛的应用。另外熊果酸作为药引子于常用的局部用药剂型(如:软膏剂、悬浮剂、凝胶剂、溶液剂、贴剂、喷雾剂)中对抗病毒药阿昔洛韦可产生极佳的促进吸收效果。雷公藤提取物能用于治疗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桦木科桦木属植物白桦(B e t u Z a platyphylla Suk.)树皮中含有的白桦脂酸具镇咳祛痰作用。羽扇豆醇具有降血压活性,给予大鼠静脉注射 5 mg/kg、15 mg/kg,大鼠的平均动脉血压分别降44%、 52%,而乙酸羽扇豆醇酯具有更加明显的作用。经大量研究证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重要的生物活性,尤其在抗炎、护肝、抗肿瘤以及机体免疫调节等方面已经显现出令人关注的药理特性。

随着色谱分离技术和质谱检测手段的快速发展,对生药中的皂苷类成分不需要经过传统的提取、分离、提纯、水解和结构鉴定等步骤。应用液相-电喷雾电离-质谱(LC-ESI-MS)技术可以快速地对皂苷类成分进行分析,特别是一些微量的皂苷类成分。在没有对照品的情况下,也可以对生药粗提取物的皂苷组分进行定性分析。LC-ESI-MS技术不仅能提供皂苷类物质的分子量,通过二级质谱技术(MS/MS)或多级质谱技术(MSn)还能得到其质谱裂解行为的信息,以此为基础可进行结构分析。

本论文通过收集市面上一些五环三萜皂苷类标准品并对它们进行质谱分析,探究了皂苷的质谱裂解规律,并基于此建立了一个常用生药的皂苷类物质成分质谱裂解信息数据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