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三萜皂苷是植物中一种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而四环三萜皂苷作为其中的主要一大类,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癌、抗肿瘤、抗过敏、抗病毒、治疗白血病、降血糖、保肝、免疫调节、镇静安神、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依据苷元结构的不同,四环三萜可分为达玛烷型、羊毛脂烷型、环菠萝蜜烷/环阿屯烷型、大戟烷型、葫芦烷型、楝烷型、甘遂烷型等。四环三萜皂苷在双子叶植物中分布较为普遍,含四环三萜皂苷较多的科有:五加科、葫芦科、大戟科、鼠李科、豆科、毛茛科等,灵芝属中也有大量报道发现,许多常用药用植物如人参、黄芪、三七、西洋参、麦冬、升麻、灵芝、绞股蓝、大枣、罗汉果、酸枣仁等都含有四环三萜皂苷类成分,除了来源于植物外,人们也从海洋生物中陆续分离出一些含有四环三萜皂苷结构的化合物,还有少部分存在于动物体内,如从羊毛脂中分离出的羊毛脂醇。
羊毛甾烷型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在多孔菌科真菌中含量较为丰富, 在灵芝中发现100多种该类化合物, 多是高度氧化的结构, 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他多种药理活性。达玛烷型如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和西洋参等的根、茎、叶、花、果实中均含有多种人参皂苷,酸枣仁中的酸枣仁皂苷A和B, 以及绞股蓝中的绞股蓝皂苷, 其苷元绝大多数属于达玛烷型四环三萜, 达玛烷型三萜皂苷结构从环氧鲨烯由全椅式构象形成达玛烷骨架, 主要分为20 (S) -原人参二醇和20 (S) -原人参三醇。达玛烷型皂苷在心脑血管系统、抗衰老及抗肿瘤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迄今为止其研究仍关注在少数几种植物中, 深入挖掘达玛烷型皂苷生物合成及代谢机理将有助于后续对达玛烷型皂苷的开发利用。从酸枣仁中已经分离出酸枣仁皂苷G、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和酸枣仁皂苷A1,其中酸枣仁皂苷G与其它皂苷不同,为新的酮基达玛烷型皂苷,共同特点都属于达玛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组胺释放的活性,可用于治疗虚烦不眠、体虚多汗和津伤口渴等症状。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草本双子叶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享有“百草之王”美誉。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安神益智的疗效。现代药理学表明,人参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抗癌等多种药理活性。皂苷作为人参的主要功效成分,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按苷元结构类型不同,可分为原人参二醇型皂苷(Ra 1 、Ra 2 、Rb 1 、Rb 2 、Rb 3 、Rc、Rd 等)和原人参三醇型皂苷(Re、Rg 1 、Rg 2 、Rh 1 等),但均属于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 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之一, 也是云南的道地药材之一, 享有“参中之王”、“南国神草”等美誉, 是云南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之一, 又名金不换、滇三七等。具有化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 在传统中药中作为一种活血化瘀类药品而被广泛应用。三七总皂苷是三七的有效提取成分, 其主要成分包括多种皂苷单体如人参皂苷Rb1、Rg1、Re、Rd及三七皂苷R1等。人参皂苷与三七皂苷同属达玛烷型四环萜三萜皂苷,三七总皂苷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衰老、抗肿瘤、抗炎的药理作用,因此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肿瘤、器官间质性疾病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葫芦烷型四环三萜为三萜类化合物中较为重要的一类化合物, 大多是含氧衍生物, 主要分布在葫芦科植物中, 其次是茜草科、花葱科、梧桐科、瑞香科等, 其中葫芦烷型化合物主要有葫芦素类及其甙和罗汉果甜素类, 葫芦科主治胃溃疡, 其主要成分为葫芦烷型三萜甙类。罗汉果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葫芦烷四环三萜皂苷, 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利咽、润肠通便的功效。葫芦烷型皂苷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罗汉果皂苷、苦瓜皂苷、甜瓜蒂皂苷等, 葫芦烷型三萜皂苷的衍生物也逐渐被发现, 可治疗一些顽疾, 在新药研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环阿屯烷型三萜皂苷在豆科、五味子科、毛茛科、大戟科、楝科、仙茅科等植物中均有报道其化学结构及药理活性的相关研究,它的结构特点是骨架与羊毛脂烷型相似, 区别在于19位甲基与9位脱氢形成三元环。豆科黄芪属植物入药, 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黄酮、多糖, 尤其是环阿屯烷型四环三萜皂苷, 从黄芪及同属近缘植物中分离得到的环阿屯烷型三萜中黄氏甲苷为其重要的活性成分,目前黄芪甲苷已作为评价黄芪药材质量优劣的标准, 具有免疫调节、器官保护、降糖、调节细胞凋亡、抗炎、抗病毒及生殖毒性等多种药用价值。环阿屯烷型四环三萜皂苷除在中药黄芪中发现外,在升麻族植物中广泛存在;白芨鉴定出环阿屯型三萜并且研究了其抗血管生成活性。
三萜皂苷是由含有30个碳原子的皂苷元母核与各种糖、酸连接构成。由于构成三萜皂苷的糖的种类、数目和连接方式不同,使三萜皂苷的裂解过程较为复杂,其程度主要决定于糖链部分。糖链部分对于皂苷的吸收和代谢等过程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糖及其复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以及多种重要的药理学意义,特别是在分子识别、信号转导等基本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含有复杂糖链的三萜皂苷的裂解行为规律有必要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本论文通过收集市面上一些皂苷类物质标准品并对它们进行UHPLC-Q-Tof/MS质谱分析,探究了皂苷的质谱裂解规律,并基于此建立了一个常用生药的皂苷类物质成分质谱裂解信息数据库。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鼠源衣原体MoPn生殖道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文献综述
- 苔藓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文献综述
- RIPK3基因缺失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小鼠心肌肥大的影响文献综述
- salusin-α对ApoE-/-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新型哈尔敏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和选择性研究文献综述
- RhoGDI在PDGF-BB诱导HA-VSMC表型转化及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氧化前胡素对LPA诱导的神经病理疼痛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雷公藤甲素抑制转录因子Nrf2诱发小鼠睾丸损伤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 盾叶薯蓣改善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 竹节香附素A调控ROS/JNK信号通路诱导人骨肉瘤细胞HOS凋亡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