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离子、不同分离方式对质粒内毒素回收时114沉淀的效果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07 05:02

1.拟解决问题本课题拟研究在质粒抽提过程中,不同离子及分离方式对于质粒内毒素回收时Triton X-114沉淀效果的影响,重点在于优化质粒内毒素回收时的实验条件,应用于规模化的质粒生产,解决质粒内毒素回收的效率问题。

2.课题背景2.1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能够自我复制的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以超螺旋状态存在,几乎完全裸露,主要发现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细胞中。

质粒具有自主复制和转录能力,能在子代细胞中保持恒定的拷贝数,并表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质粒作为一种安全的基因载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基因免疫等众多领域。

尽管许多大规模抽提质粒的方法已经被建立,但对抽提后质粒中内毒素的回收仍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2.2 Triton X-114液相分离法Triton X-114(曲拉通X-114),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其浊点为23℃,在低于该温度时,Triton X-114能与水互溶;当高于该温度时,则分离成水相和去污剂相,基于该特点,Triton-X114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于水相蛋白和脂蛋白的分离,如膜蛋白的提取等。

1990年,Aida等首次报道了用Triton X-114液相分离法去除重组蛋白溶液中内毒素的方法[1]。

此外,Lius等比较了Triton X-114液相分离法、多粘菌素B亲和层析法、组氨酸亲和层析法在去除重组蛋白溶液内毒素方面的优缺点, 发现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 Triton X-114液相分离法最有效[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