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130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6 05:1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白细胞介素6(IL-6)的beta;受体糖蛋白GP130。IL-6由位于肿瘤微环境内的多种细胞类型产生,包括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基质细胞和肿瘤细胞本身。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参与各种细胞因子炎症和免疫应答,细胞凋亡和增殖等1IL-6与IL-6Ralpha;结合形成二元复合物,然后募集GP130以形成IL-6 / IL-6Ralpha;/ GP130异源三聚体。此外,IL-6 / IL-6Ralpha;/ GP130异源三聚体的同源二聚化通过一个三聚体的IL-6与另一个三聚体的GP130的D1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形成六聚体(图1)。2,3 相互同源二聚化IL-6 / IL-6Ralpha;/ GP130三聚体触发Janus激酶(JAK)和下游效应子STAT3磷酸化的信号级联反应,随后Tyr705磷酸化STAT3的相互二聚化,导致STAT3核易位,DNA结合,和多种致癌基因转录。针对IL-6 / IL-6R / gp130信号传导轴的干预对某些炎性疾病非常有效,目前已出现多种抑制其信号通路的方法,如直接il-6结合拮抗剂(西图昔单抗)、IL-6R靶向剂(Sarilumab、ALX-0061)、gp130靶向剂(雷洛昔芬、巴多昔芬 )、IL-6 / sIL-6R复合物靶向剂(可溶性gp130-Fc 融合蛋白),还包括激酶JAK2抑制剂(AG490,WP1066,SD-1029);SH2结构域抑制剂(Stattic,STA-21和S3I-201);STAT3磷酸化抑制剂(LLL12,LY5,FLLL32)等。本课题目的在于设计和合成新型GP130抑制剂,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

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设计目标化合物结构及其合成路线;

2.合成目标化合物、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采购原料,在实验室内通过五步路线合成目标化合物;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析仪分离得到纯化合物;

综合运用各种光谱技术(ESI-MS、UV、IR、1H-NMR和13C-NMR等)确证化合物结构;

  1. 测试化合物活性(MTT)
  2. 靶点验证(DARTS 、CO-IP)

文献综述

IL-6 / JAK / STAT3途径在许多人类癌症的生长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IL-6 / JAK / STAT3信号通路在患有慢性炎症的患者和患有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或实体瘤的患者中异常过度活化。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细胞类型产生IL-6,导致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中JAK / STAT3信号传导的激活,这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存活,侵袭和转移。STAT3在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中过度活化,并作用于负调节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效应T细胞和树突细胞,同时正调节髓源抑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群体。靶向IL-6 / JAK / STAT3信号通路的成分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轻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