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合作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5 03:1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研究背景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高等学校发展和运用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在走过一段艰辛的发展历程之后,如今已经随着我国的发展慢慢的建立和完善了。然而我国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召开的十九大中也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还要建立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要促进我国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发展。

二、研究意义

1.我国企业发展的需要,研究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技术型,创新型的人才。

2.我国高校发展的需要,产学研合作模式会加强高校和企业、社会之间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交流与合作。

三、文献综述

1.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主要模式

我国于1992年开始大力实施产学研合作开发工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逐步加入到产学研合作中,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发昂视,形成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承担、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毛钟红,余国扬(2009)提到我国现在的主要产学研合作模式有政府主导型合作模式、企业主导型合作模式、学校主导型科技产业模式。而吴平(2008)说产学研合作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因各校办学历史、培养目标的区别,合作教育模式也不尽相同,之后介绍了目前在综合性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王晓晨(2013)介绍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的产学研模式,这三所学校都是我国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高校。不过我国很多高校在产学研合作发展上存在问题,与国外相比具有一定差距。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发展较早,相比我国来说发展比较成熟,很多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程晓曼(2013)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祥地,早在20世纪初,美国的许多高校的物力和工程方面的研究就得到了企业的支持,使大学的教育者开始着手探索与企业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模式。德国的高等教育高居欧洲乃至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的发展更加推动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推行。日本是一个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国家,在政府的鼓励下,经过多年的探索,日本已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王晓晨(2013)也通过对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情况的介绍中发现:这些发达国家根据其所处的环境和实际情况的不同,发展处了各有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而我国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由于起步比较晚,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毛钟红,余国扬(2009)概括了我国现在产学研结合中国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高校对产学研的定位,高校与企业的技术发展观念不同等。崔旭,邢莉(2010)提到目前我国产学研结合仍然不够紧密,在体制和机制上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企业和高校研究理念存在差异,技术创新不能形成合力等。

3.案例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