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医药企业并购现状及绩效研究——以美国上市医药企业为例文献综述

 2023-02-19 11:02

一.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医药行业并购热潮不退,而去年辉瑞与艾尔建以1600亿美金达成的合并交易,成功地刷新了医药史上并购交易的最高金额,借此良机,对近年在美上市的医药企业并购现状和并购绩效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评估。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为:①研究近年国外医药行业的并购现状,并对此有一个整体的把握;②选取符合条件的并购案例,对近年在美国上市的医药行业的并购绩效进行评估;③回顾前人对并购绩效的研究成果,并基于此成果对并购绩效提出假设,利用②的研究数据,检验假设;④简单描述我国近年医药行业的并购现状,对国内外现状进行简单对比分析,并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并购提出可借鉴之处。本文的架构也以研究的问题为主要脉络,主要分成三大部分研究重点,即:①国外医药行业并购现状;②评估绩效,检验假设;③我国医药行业并购现状及建议。

二.研究手段: 本文主要通过万方、知网、读秀和Elsevier等数据库搜集国内外文献,并通过承树投资、新浪财经等搜集并购的具体案例和金融数据,完成对资料的查询和搜集工作。另外,利用事件研究法和假设检验法分析并评估并购绩效。

三.文献综述: 并购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活动,从经济的历史上看,百余年间世界已经完成了五次并购热潮。对并购的研究,主要从并购的模式,动机(如威斯通将企业并购的动机理论归纳为11种),绩效等方面着手,此外还有对目标公司的特征研究,如张彤和贺丹运用ANOVA和Logit回归方法探求我国并购目标公司区别于非目标公司的财务特征等等。 国内外对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分析法、包络分析法(DEA)、平衡计分法、专家评估法等,其中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是比较经典的两种评价方法。财务指标分析法主要是对企业中长期的并购绩效进行评估,使用财务会计数据来分析某一事件发生的影响,其思路是将事件发生前后的财务会计指标进行对比以量化事件的影响,通常指标的选取和会计指标的真实性会对评估的有效性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事件研究法主要是短期的绩效评估方法,通过计算超额收益率(AR)、累计超额收益率(CAR)或者样本平均超额收益率(AAR)来判断并购活动是否给股东带来了收益。事件研究法成立的基础是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即股价能反应公司的所有信息,并且能迅速地对新信息做出反应。事件窗口期和清洁期的选择会对评估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是选择的难点。国外学者对并购绩效的评价大部分采用了事件研究法。 中外不少的学者用事件研究法对并购绩效进行评估,尽管事件期和样本的选择各有不同,普遍得出的结论是目标公司在并购活动中总是会获得正收益,例如G. William Schwert于1996年选取了1975-91年在纽约证券交理所和美国证交所的1814起成功交易和交易失败的并购案例,对目标公司的CAR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目标公司在公告日的CAR为25%,并且在之后的252天内,CAR仍显现增长趋势,达到了37%。但是对于主并公司的并购绩效,不同学者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其中,Michael Firth于1980年以1969-1975年间英国的并购案例为样本,用事件研究法从成功并购和并购失败、主并公司和目标公司两个维度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公告日主并公司AR为-6.3%,CAR为-4.9%;目标公司AR为28.1%,CAR为35.3%。而Dirk Hackbarth和Erwan Morellec又在2006年基于1985-2002在美国交易的1090起并购事件,以3日为时间窗口得出主并公司的CAR为-0.6%,目标公司的CAR为18.25%的结论。对于主并公司和目标公司的收益,两次研究的结果基本统一。 Asquith,Bruner和Mullins于1983对1963年至1979年发生的41起不成功兼并事件和170起成功兼并事件的研究发现,收购公司在事件发生前21天能够明显获利;Michael C. Jense和Richard S. Ruback于1983年根据13次并购事件对双方股东收益的影响认为,合并中目标公司的AR为20%,而合并公司股东则为零收益;企业收购中目标公司股东的AR为30%,而收购公司的AR则为4%;Jianyu Ma ,Jos A. Pagn和Yun Chu在2010年选取了1998-2005的发生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十个亚洲国家的320起行业内交易和1060起行业外交易,总计1336起的并购案例,用事件研究法得出事件日为0时AAR为0.68%,以(-1,,1)为事件窗口的ACAR为1.43%。以上学者对并购活动中主并公司的收益研究都表明其收益为正,只是具体收益的多少有所不同,有的是显著收益,有的是略微收益。 国内也有不少学者也用事件研究法对并购活动的绩效展开了研究。余光、杨荣于2000年的研究表明并购活动的主并公司股东收益基本不变,不会获得显著超常收益;陈信元、张田余(1999)和宋希亮、张秋生、初宜红(2008)的两次研究都表明短期内主并公司的股东可获得累计超额收益,但是收益并不显著;王江石、贺铟等(2011)和陈涛、李善明、周昌仕(2013)的研究结果都显示短期内主并公司的股东可获得累计超额收益,并且超额累计收益并是显著。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不够成熟,用股票的价值衡量公司的价值有不甚准确的地方。尽管财务指标分析法也会因为财务数据造假等原因有失准确性,我国国内的并购绩效研究还是更倾向于财务指标研究法。

参考资料: [1]Stock Returns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 HACKBARTH, DIRKMORELLEC, ERWAN. Journal of Finance. 2008(63);1213-1252 [2]Revenue enhancement and wealth effect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Asian emerging markets[J]. Ma, Jianyu;Pagan, Jose A.;Chu, Yun.2010(4): 179-194 [3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The scientific evidence[J]. Michael C. JensenRichard S. Ruback.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3(11): 5-50 [4]Markup pricing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 Schwert G.W..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6(41): 153-192 [5]Takeovers, Shareholder Return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 Michael Firth.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0(94): 235-260 [6]李善民,李珩.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J].管理世界.2003(11):126-134. [7] 余屈.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方法评析[J].中国商贸, 2012,(13):243-244,247 [8] 德力格尔.会计事件研究法的研究基础评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28-30. [9] 吴章洁.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综述[J].会计师,2013,(2):7-9. [10] 张彤,贺丹.上市并购目标公司的特征研究[J].商业研究,2006,(19):26-30. [11] 陈晨.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方法述评[J].中国商贸,2014,(21):109-110. [12] 文彬.现代企业并购理论的变迁及启示[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4):74-79.

资料编号:[37857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