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背景
进入 21 世纪以来,全球医药行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并且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发展,医药行业将迎来更为剧烈的变革。中国医药行业近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但在 Ramp;D 投入力度、技术创新能力、生产集中度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在很多供应链中,关键成员除了进行简单的订货和收款等业务联系外,彼此之间的沟通相当有限。整个供应链是以高库存、产品流动连续性差、基于纸面的信息管理和不适宜的技术应用为特征。由于缺乏信任,不考虑合作伙伴的利益,医药供应链的整合显得迫在眉睫。医药供应链管理是以提高药品质量、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医药供应链的整体效益为目标,把整条供应链看作一个集成组织,“链”上的各个企业都看作合作伙伴,对采购过程、制造过程、交付过程、分销过程和返回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其最根本的目的是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最优。医药供应链绩效是指以制药厂商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全体成员通过信息共享和战略协作,在供应链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技术开发等内外资源的支持下,通过药材开发、药品生产、卫生普及、医疗服务等活动为人类增加和创造的价值总和,以及为达到上述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活动。本文通过对医药供应链的各个节点的研究,从关系管理的视角对医药供应链进行管理,从而提升医药供应链的绩效。
二、文献综述
供应链管理理论主要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在80年代开始受到学者的关注。
Bechtel amp; Jayaram(1997)曾就各家学者的主张,将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区分为以下五个学派[1]:
(1)功能链认知学派(functional chain awareness school):此学派主要认为供应链是从渠道成员或供应者到最终用户之间的物料流,强调物料上功能作业的效率[2]。
(2)连接/物流学派(linkage/logistic school):此学派着重于供应、生产、分销等功能作业的连接,强调以功能作业的连接来消除物料流上的存货压力[3]。
(3)信息学派(information school):此学派着重于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控制[4]。
(4)整合学派(integration school):此学派提出一种整合的思想去管理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之间分销渠道的流通[5]。
(5)未来学派(future):提出供应链管理是“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和发展“无缝需求渠道”[6]。
Gentry(1996)指出,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已经发生改变,传统的观念认为供应链管理仅仅是一种合作关系,而现在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已经发展成为管理供应链各成员、以及各成员通过共同努力达到帕累托最优这样的一种关系[7]。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