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板蓝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探研文献综述

 2023-03-06 08:03

摘要:长期以来板蓝根都作为居家必备,风热感冒的良方,这一味中国传统的中药,具有悠远的历史,历代本草经上都有对板蓝根的记载。板蓝根是十字花科菘蓝植物的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其种植方式简单,种植环境容易创造,所以在我国诸多省市都有种植基地,也形成了南北板蓝根的差异。板蓝根虽是中药,毒性小,但其性寒,味道偏苦,在使用上也有诸多禁忌,食用不当会引起过敏、休克、甚至死亡,为此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板蓝根的不同部位、不同的成分,可以解决不同的疾病,所以针对其成分完成了诸多试验研究。总结发现板蓝根具有具有抗病毒、对抗病菌、活血、增强免疫等功效。在临床应用上,板蓝根作为基础药物也进行了诸多的研究,明确了板蓝根使用过程中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不适征状,为日后板蓝根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例基础。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试验研究法、归纳总结法板蓝根的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方面内容,并针对此进行综合性的探究和分析,发现板蓝根的使用方式和其成分以及人群有非常大的关系,将在文章中进行说明。也希望通过研究为板蓝根的应用起到积极地作用。

关键词:板蓝根;中药;提取工艺;清热解毒;不良反应

1.相关理论概述

1.1 板蓝根概念

板蓝根是一味中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板蓝根类属十字花科菘蓝,是一种植物的根,切面呈现圆形,直径约为0.5-1cm,长度约为10-20cm。板蓝根多为圆柱形,表层颜色为淡灰黄色和淡棕黄色,质地略软,有淡淡的苦味,入口先甜后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所以经常被用来应对消热、去暑、风热感冒、肝炎、喉咙肿痛等征状,尤其是在夏天,板蓝根冲剂成为家庭内不可缺少的药物。

1.2 对板蓝根的研究

杨军、余建清、李树民、全山丛等分别用低温浓缩 搅拌法、水醇法、双罐法、正交试验法,对板蓝根靛玉红成分的提取率、高密度板蓝根提取、出液量以及无糖型颗粒剂的配比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分别得出了不同的试验结果。在靛玉红提取率试验中,对板蓝根的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了跟踪检测,发现在提取过程中靛玉红的提取率大量流失,经过多个环节提取出的靛玉红仅有原含量的3.3%-13%。在跟踪检测时发现采用搅拌 低温浓缩的方式,可以提高靛玉红的提取率;在进行高密度板蓝根提纯试验时,采用水醇法,利用70%的乙醇对板蓝根进行2次提取,将提取后的液体加入10倍的水进行煮沸,合煎2次,再将合煎液合并浓缩,最终得到密度为1.3-1.3的板蓝根膏体;在出液量试验中,证明在同样煮沸时间、煮沸条件的情况下,双罐法比单罐的板蓝根的出液量更大,提取板蓝根的成分更完全,药材的利用率更高;在无糖型颗粒剂的配比试验中,经过正交试验法得到甜味素是矫味剂的主要成分,并得出板蓝根浸膏、可溶性淀粉和甜蜜素最终的配比为:1/2/0.02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