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 研究意义和背景(一)研究背景融资融券交易(securities margin trading)是个人投资者凭借个人信誉度(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征信),将供给担保物作为必要条件以此来通过拥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融资交易)或借入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的行为。
其别称为证券信用交易或保证金交易。
目前,许多国家的证券交易市场存在融资融券交易,标志着证券市场的成熟,也是证券市场基本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
各个国家开拓融资融券的交易市场都会通过评估自身金融体系和信用环境的完善程度,采用切实自身国情的融资融券业务模式,简单地概括归结为三大类: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集中授信模式和以中国台湾为代表的双轨制模式。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从2005年至今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标的股票数量从试点期的90只扩大到900余只[1]。
截至 2020 年 12 月 18 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的余额已达到 1.59 万亿元,融资融券标的也显著扩大[2]。
毋庸置疑地是,融资融券交易的开展在股票市场的健康推进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同时,在业界和学界中也存在融资融券交易对股票市场的反常波动起到了火上浇油的观点。
融资融券业务对股票市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自融资融券交易产生至今的热门话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