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引言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多元性、迅速性等特点。
以微博、微信、网络社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逐步占据着信息舆论的重要位置。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是指当发生突发事件后,网民对于突发事件的意见、情绪和态度的总和。
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之间的关系紧密,前者导致后者的产生,而后者反过来推动前者的进一步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特别是随着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互动空间中明显的意见偏执和群体极化现象,更易产生现实与网络的互动以及矛盾的激化,甚至将一般个案演变为群体性事件,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可以说,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即时性、传播媒介的多元性、民众参与的互动性、反应时间的紧迫性等特征,给各级政府应对提出了新的挑战。
2.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治理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王来华将舆情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舆情主体的民众对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王来华,林竹,毕宏音.对舆情、民意和舆论三概念异同的初步辨析.新视野,2004(5);64-66]]。
这是一种狭义定义,将舆情限于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上,过于狭隘,仅仅局限在其所研究的突发性群体事件上,舆情的外延被缩小了。
张克生在狭义舆情的基础上作出了扩展。
他认为舆情是国家决策主体在决策活动中必然涉及的、关乎民众利益的民众生活(民情)、社会生产(民力)和民众中蕴涵的知识和智力(民智)等社会客观情况,以及民众在认知、情感和意志基础上,对社会客观情况以及国家决策产生的主观社会政治态度。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