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课题背景:
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工业、农业和医学等领域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的革兰氏阳性菌。乳酸菌包括乳球菌和乳杆菌,其中乳酸乳球菌是乳球菌属中最重要、最典型的一个种,乳酸乳球菌为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细胞对称生长,因易于培养、生长迅速等优点而成为表达外源基因的理想菌株,因此常作为乳酸菌基因工程受体菌的标准菌株。与目前日益完善的大肠杆菌、酵母菌表达系统相比,乳酸乳球菌作为疫苗递呈载体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乳酸乳球菌是食品级微生物,是组成乳制品发酵剂的主要成分,与其它减毒疫苗载体如分枝杆菌、沙门菌和博德特氏菌等相比安全性更高。其次,乳酸乳球菌遗传背景清楚,基因操作技术成熟。乳酸乳球菌的表达系统多种多样,可将外源抗原定位在细胞内、细胞外及细胞表面。再者,乳酸乳球菌本身分泌蛋白较少,减少了载体微生物的自身蛋白对外源分泌蛋白的干扰,且乳酸乳球菌不产生任何细胞外蛋白酶,不会引起分泌蛋白发生细胞外的降解。最后,与乳酸杆菌不同之处是乳酸乳球菌基本不在胃肠道内定植,不会危害肠道内正常益生菌群和造成潜在的基因污染及避免长期定值带来的耐受。
然而作为革兰氏阳性细菌,乳酸乳球菌细胞壁含有丰富的肽聚糖,细胞壁较厚,机械强度大,常规的化学方法无法使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胞。目前,乳酸菌转化外源DNA 的方法主要有原生质体转化法和电转化法。原生质体转化法操作繁琐、耗时较长、转化效率低,而电转化法则具有省时、简便、受体范围广泛等优点,已成为目前乳酸菌转化的主导方法故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电转化法。乳酸乳球菌采用电转化时的影响因素复杂,在目前的试验条件下此法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结果不稳定、重复性差、转化率低,制约了该菌种在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因此,本试验以乳酸乳球菌为研究对象,从影响电转化效率的几个因素入手,探讨常用乳酸菌质粒pCYT:HSP65-6IA2P2 转化到乳酸乳球菌中的效率,建立并优化乳酸乳球菌的电转化方法。
实验流程:
一、质粒的制备
质粒提取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提取的质粒进行浓度和纯度的测量,满足OD260/OD280为2.0左右的样品稀释到后续试验需要的浓度。
- 电转化乳酸乳球菌感受态的制备
(一)甘氨酸处理乳酸乳球菌受体菌的制备
1.挑取乳酸乳球菌单菌落接种到GM17培养液中,30 ℃ 过夜静置培养(18 h);
2..将过夜培养物以2%接种量接入到含有不同质量浓度( 0 ,0.01,0.02,0.03,0.04,0.05,0.06 g/mL)甘氨酸的100 mL GM17 培养液中,30 ℃静置培养监测OD600。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