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突变介导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突变模拟研究文献综述

 2023-04-19 06:04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ALK-TKI耐药突变及其发生机制[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最为常见的组织学类型。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ML4-ALK表达阳性率约为3%~8%[2],在从不吸烟/轻度吸烟者、年轻人群和腺癌亚群中患病率较高。

以EML4-ALK为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成为治疗NSCLC的焦点,包括crizotinib在内的多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在临床前期研究以及对ALK易位癌症患者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

ALK TKIs显著提高了ALK重排NSCLC患者的生存期,成为该亚组目前的前期标准治疗方法。

因此该药在2011年已被FDA批准,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均能从治疗中获益,一部分患者经治后疾病进展,产生获得性耐药;还有很少的一部分患者初治即发生耐药,因此了解ALK TKIs获得性耐药的机制对于确定ALK阳性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获得性耐药机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ALK依赖的耐药机制,如ALK扩增和ALK二级耐药突变;另一类是非ALK依赖的耐药机制,包括旁路信号通路的激活和谱系变化等。

1.1 ALK依赖性耐药[3, 4]1.1.1 ALK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二次突变ALK TKIs的这种耐药突变占所有已知突变机制的30-40%。

这些耐药突变导致激酶结构域的改变,从而干扰药物的结合。

在使用ALK-TKIs治疗的ALK阳性NSCLC中,已发现更广泛的靶上突变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