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玛咖中玛咖酰胺的含量检测文献综述

 2022-12-26 05:1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1. 研究背景

玛咖是一种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独行菜属(Lepidium)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它原产于秘鲁的安第斯山区海拔3500 m 以上的高原上[1],在我国云南丽江也有广泛种植。

玛咖被印加人看做是安第斯山神赐的珍贵礼物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被人们称为“印加人的失落作物”。在当时,印加人除了把玛咖根当成能够果腹的食物外,还意外地发现了玛咖有提高体力、增强耐力以及抵抗疲劳的功效,而且还具有能够提高人类及动物的性能力及生育力的神奇功效[2]。目前已经在欧洲市场上作为功能性食品和营养保健品用于预防具有致动脉粥样化脂蛋白和肝脏脂肪变性的疾病方面[3]。不仅如此,玛咖还能提高哺乳动物的生育功能[4]、提高男性性功能[5]、减少良性前列腺增生[6]、抗疲劳能力[7]、缓解更年期症状[8]、抗抑郁作用[9]、抗骨质疏松[10]、抗流感病毒活性[11]等。然而,玛咖的这些功效能否被现代科研技术验证,玛咖还具有哪些尚未被发现的功效,都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玛咖被广泛关注后,越来越多的国际植物学专家和医药专家的关注和研究的内容。

玛咖中有多种次级代谢物,玛咖酰胺是目前仅在玛咖中发现的一类化合物。玛咖酰胺是脂肪酸酰胺水解酶(FAAH)抑制剂,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12] ,从而达到镇痛、抗炎、改善性功能和神经保护作用[13]。然而,新鲜的玛咖根中不含玛咖酰胺,在采后干燥过程中才会形成。有研究表明,玛咖酰胺的生物合成机制可能如下:由一个苄胺或3-甲氧基苄胺和一种脂肪酸通过酰胺键合成[2]。其中苄胺和3-甲氧基苄胺是芥子油苷的降解过程中形成的转化产物,而游离脂肪酸是细胞膜和存储脂质的水解产物。

目前,国内外对于玛咖酰胺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对玛咖酰胺的结构测定,对玛咖酰胺的含量测定方面鲜有报道,尤其是对于影响玛咖中玛咖酰胺含量的因素的研究。因此本课题主要着重于样品前处理对玛咖酰胺含量的影响。

玛咖在干燥过程中组织的损伤程度和干燥过程中的后续反应决定了产物的组成及其活性。因此,玛咖形状,干燥温度和储存时间这些因素可能对玛咖根中玛咖酰胺含量有所影响。

玛咖干燥形状不同,玛咖酰胺含量就不同,就总量而言,玛咖粉gt;玛咖切片gt;玛咖全根。有四点原因:(1)由于黑芥子酶和硫代葡萄糖苷在完整细胞的不同区域,所以细胞损伤有利于硫代葡萄糖苷分解,从而产生更多的苄胺。(2)细胞损伤也会加速脂质水解,导致游离脂肪酸释放更高。(3)细胞受损也使游离脂肪酸和苄胺之间接触更充分,有利于酰胺键的形成。(4)细胞损伤导致玛咖更多地暴露于空气中。由于不饱和脂氧合酶的存在,玛咖粉和切片暴露在空气中比完全根更容易被氧化。

干燥温度对玛咖酰胺的含量有显著影响。随温度升高,玛咖酰胺的含量也随之增加,但也要注意温度过高黑芥子酶的活性降低,对硫代葡萄糖苷分解代谢有害。

储存时间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游离脂肪酸与苄胺的合成缓慢,表明酰胺键的形成可能是玛咖酰胺合成的限速步骤。因此,储存时间越长,玛咖酰胺含量就越高[2]

本研究大量采集预处理后玛咖酰胺含量的数据,从中找出最佳的样品预处理方案,一方面通过有效预处理,能够提高玛咖酰胺的工业化生产的产率,增加企业利润,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为开发玛咖酰胺含量更高的保健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